当前位置:读零零>>黄河北去> 第15章 开创西部大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开创西部大开发工作的新局面(1 / 2)

(2002年10月)

实施西部大开发,极大地推动了白银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我们继续推进大开发、大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实践证明: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是英明正确的。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开辟了光辉灿烂的前景。面对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的有利时机,面对省内外特别是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激烈竞争,与时俱进、勇立潮头、敢于创新者乘势而上,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必遭淘汰。当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要把西部大开发不断推进,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有自加压力的品质和境界,力争上游的标准和追求,跨越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强力推进的措施和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推进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须在争取投资上先人一步

有投人,才能有产出;大投入,才能大产出。时下,谁在争取投资方面先人一步,谁就博得了发展先机。为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办法措施,争取资金,增加投入。要启动民间资本挖掘投资,为民间资本的投入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更大的收益空间,引导民间资本由银行储蓄转向直接投资,把社会闲散资金充分调动起来,以此孕育出新的商机。要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投资,积极组团参加深交会、西交会、厦交会、天交会等贸易洽谈会,走出去了解行情、捕捉商机,请进来观光旅游、投资发展,在引资的形式上有新思路,方法上有新招数,落实上有新进展,使招商引资工作范围更广,成效更大。要积极向国家和省上争取投资,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有关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积极捕捉投资信息,用好用活一切政策,在国家和省上确定的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技教育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占到一定的投资份额。谁的发展欲望高,谁的前期工作好,谁的争取力度大,谁就有可能最先拿到更多投资。要加强银企合作,提高信用水平,用好银行信贷增加投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募集投资。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须在争取项目上快人一拍

项目拉动发展。增加生产、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培植税源,无一不是在项目的牵引下实现的。只有进一步提高对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发展落实在项目上,大抓项目,快上项目,才能形成一个乘风破浪、百舸争流的强劲发展势头。要抓好在建项目、争取新上项目。对已确定的重点项目,加快工作进度和建设速度,力求早建成、早受益;对已有眉目的重大项目,要全力以赴加紧工作,力求早开工、早建设;对正在论证的一些重大项目,要做好前期工作,力求早立项、早上马。要加强院地合作,积极争取科研院所的支持。向社会、企业和投资商推介成熟的产业化项目,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要围绕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开发项目,从人世后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要求看,要把外向型经济项目作为重点;从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要求看,要把高新技术项目作为重点;从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看,要把工业项目作为重点;从产业内部的关联程度和相互作用看,要把第三产业项目作为重点;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要求看,要把非公有制经济项目作为重点;从老工业基地走出困境的要求看,要把技术改造项目作为重点;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要求看,要把开发培育名牌项目作为重点。要建立项目工作的保障机制,确定专门的班子,选择有知识、有能力、有魄力的精兵强将做项目工作,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本地的资源状况和发展需要建立项目库。在项目的选择、论证、储备、实施上,要形成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使投资者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多中选优、优中选强。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园区建设上高人一筹

自1984年国务院批准创办第一批14个沿海城市技术开发区至今,开发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在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调整结构、增加出口等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工业园和各级各类开发区,都为当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办开发区、工业园的形势下,西部地区要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必须抢占园区建设的制高点。要突出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生命线的意识,以项目推进为中心,坚持做到开发与配套同步,筑巢与引凤衔接,全面提高园区建设水平。要发挥园区聚集生产要素的功能,既要在转化高新技术、创办龙头企业、开发商贸旅游等方面办出特色,又要发挥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超常发展速度的功能,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创造新优势,使园区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要提高园区文化品位,坚持发展更快、品位更高、环境更美、服务更优的园区经营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健全文化娱乐场所和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