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黄河北去> 第11章 从白银实际看西部地区城镇化问题(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从白银实际看西部地区城镇化问题(3)(1 / 3)

在时空布局上,应呈现出一个或几个地区优先发展、逐步推进的态势。即使是发达国家美国的城镇化进程,首先也是起源于东北部地区,然后向中西部、西部、南部扩展;世界上城镇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巴西城市化的布局也是由东北部的沿海港口城市一东部矿区城市一东南部城市逐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同样经历着由东南沿海一中部内陆城市一西部矿产型城市的发展过程。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应当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利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如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成渝昆经济开发区等地区优先发展城镇化,进而逐步扩散,向周边地区辐射。把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与抢抓历史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西部地区城镇化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在产业布局上,要突出特色,优先发展区域内的主导产业。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把各类稀缺资源有选择地投入到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部门,壮大区域内的主导产业部门。西部地区应在名、优、特等各类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产业、各类矿产资源加工产业和多种制造产业、能源化工产业、国防产业及旅游产业等方面重点投资,因地制宜,建成富有特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城市群,以带动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三)在机制运行上,应走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共同驱动的路子

城镇化的发展外力来源于市场的利益诱导和政府的行政推动。政府推动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见效快,弊端是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政府责任大,既要负责市政建设,又要承担企业的运行。市场引导型的优势是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民间资本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自发聚集起来投资,但前提条件是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社会经济实力雄厚。“两条腿走路”,可以走得又稳又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应当借助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的共同作用,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要正视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自身积累严重不足的现实。西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要强化机遇意识,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扶持老、少、边、困地区的历史机遇,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通过行政的力量,调动和集结有限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在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特色支柱产业的培育等方面重点突破,提高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探索引进区域内外民间资本的市场机制,通过利益驱动,使民间资本聚集城镇,参与市场竞争,发展壮大二、三产业。政府应在规范市场游戏规则,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做好服务,确保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四)在发展模式上,应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子

大城市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大,不足之处在于安置劳动力的成本高,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交通拥挤、城市污染、住房紧张、治安混乱等“城市病”现象。小城镇的优势在于地缘关系紧密,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城市付出的心理成本低,适应快,安置劳动力的投资成本也低,同时也便于城乡两个市场的连接和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工业资源;不足之处在于小城镇是城乡分割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布局分散、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过度发展会得“农村病”。

西部地区地域差异性很大,经济基础落后,工业化水平低,任何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都很难担负起城镇化的重任。应采取“多元化”模式,走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一要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重点在做“强”上下功夫。如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区域中心城市要强化其经济、金融、信息、贸易、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二要积极发展中小型城市,重点在做“大”、做“特”上下功夫。西部地级城市的规模普遍偏小,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发展的空间很大,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聚集财力,聚集人口,先把城市做“大”;还要依据区域的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增强城市的区域竞争力,把城市做“特”。三要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强化服务功能,重点在做“优”上下功夫。西部地广人稀,要注意不使小城镇过于分散。

五、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主要措施

一般而言,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加快城镇化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城镇的选址、规模、特色、定位等,要受到历史、地理、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面对城镇化,我们不能无所作为,而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人为限制、阻碍城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落后制度。城镇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能搞简单的“乡改镇,县改市”,一改了之;也不能无所作为,任其自然发展,应当作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更新思想观念

一要克服轻视“三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