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诗剧《阿塔兰忒在卡吕冬》问世,使他一举成名。随后出版的诗集《诗与歌谣》(1866)则由于其中充满“强烈的肉欲”而遭到舆论界的激烈谴责,《笨拙》杂志甚至把斯温伯恩戏称为Mr Swineborn(“猪生的先生”),但是诗人却受到年轻一代的热烈欢迎,被视为对维多利亚时期传统道德标准反叛的象征。他的诗显示出强烈个性的姿态,主题多围绕自由和爱情展开,挥洒自如。他在诗律方面的革新尤其引人注目,作品具有极强的色彩感和音乐感。他对词音的重视甚至超过词义,以至诗句往往不能仅从词义上来分析,在宗教上,他同情异教,反对有神论。在政治上,他受意大利爱国者马志尼和法国诗人雨果的影响,鼓吹共和主义(晚年转为保守)。在生活上,他放荡不羁,具有性变态行为的倾向。
1867年,斯温伯恩会见了马志尼。长诗《日出前的歌》(1871)以民族解放和政治自由为主题。显示了马志尼的影响。1878年,《诗与歌谣》续集出版,内容较前一集少些感官刺激。
他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因酗酒放纵而日益衰弱。1879年,终于卧床不起。在友人瓦茨·丹顿的精心护理下,他在伦敦郊外帕特尼乡间度过了生命的最后30年。这期间,他坚持写作,先后发表诗歌、戏剧和散文集共23本。他最优秀的评论著作是《随笔与研究》(1875)以及评论莎士比亚(1880)、雨果(1886)和本·琼生(1889)的专著。他最优秀的诗歌作品则大多数属于早期创作。他的力作——关于他所崇拜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三部曲诗剧《查斯特拉》(1865)、《波士威尔》(1874)和《玛丽·斯图亚特》(1881)反映出他对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时期戏剧风格的热衷。此外,他还写有关于布莱克、雪莱,波德莱尔、兰波等诗人的评沦文章。
斯宾德·斯蒂芬
(1909~?)英国诗人、作家、文艺批评家。1909年2月28日生于伦敦。父亲是新闻记者和传记作家。斯宾德先后就读于伦敦的大学院和牛津大学。在牛津学习期间,斯宾德结识了诗人威斯坦·休·奥登、路易斯·麦克尼斯和塞西尔·戴·刘易斯。这些诗人政治观点一致,诗歌创作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奥登的影响。斯宾德于1928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九次实验》,随后又分别于1930年和1933年出版了《二十首诗》和《诗歌》,从而赢得声誉。斯宾德在这些诗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即在创造具体个别的意象时,诗人必须揭示个人生活中与公众密切相关和意义重大的事件;并认为想象具有推动社会的力量。他的诗在强调个人自由的时候,又往往体现了个人对于社会生活承担的允诺与义务。与他的几位诗友相比,斯宾德的诗浪漫色彩更浓重一些,表现自我成分也更多些。
1930年到1933年间,斯宾德与另一个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衣修午德到德国游历。1934年出版长诗《维也纳》,歌颂维也纳社会主义者在那一年进行的反政府的未遂革命。1938年,斯宾德出版了以奥登的风格写成的诗剧《法官的审判》。斯宾德还积极支持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共和政府,1939年访问西班牙结束时,他同约翰·莱蔓合作编辑出版了《为西班牙的诗》。同年,斯宾德又出版了《安静的中心》。这几部诗均深受德国诗人雷纳·玛丽亚·里尔克和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卡的影响。
1937年,斯宾德出版了《个人自由之进步》一书,坚持维护艺术家的个人自由,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张,但1939年在苏德条约签订之后,他的政治主张有所改变。斯宾德这一时期的诗,如《安静的中心》、《幻灭与幻象》(1942)以及《献辞》(1946),日益趋于表现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缺乏早期诗歌的感染力。
斯宾德还是一位文艺批评家。他的第一部批评著作《破坏性因素》于1935年出版,获得广泛注意。书中他对詹姆斯、艾略特、乔伊斯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作了分析,表现出对现代文明受损的关心与忧虑。1940年起,斯宾德开始为《地平线》杂志撰写诗歌评论。他的诗歌批评还有《创造性因索》(1953)、《诗歌创作》(1955)、《三十年代及其后》(1974)等。
斯宾德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燃烧的仙人掌》(1936),小说《迟钝的儿子》(1949)以及《欧洲的见证人》(1946)和自传《世界中的世界》(1951)。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宾德曾当过国家消防局的一名队员,战后曾多次到美国讲学。1967年他辞去了自1953年以来一直担任的《文汇》杂志的编辑职务,1970年被聘为大学院和伦敦大学的英语教授。1981年他被封为爵士。
斯坦内夫·埃米利扬
(1909~1979)保加利亚当代作家。1909年2月28日生于特尔诺沃城,1979年3月15日卒于索非亚。他出身在一个爱国者的家庭。曾就学于索非亚美术学院。后在业余大学攻读财经。1932至1944年在索非亚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