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的相对论及其他论文》(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
《信仰之网》(The web of Belief)与胡兰合著,(J.S.Ullian)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
《逻辑哲学》(Philosophy of Logic)新泽西思格尔伍德(Englewood Cliffs)普伦蒂斯厅出版社1970年版。
《指称的根源》(The Roots of Reference)伊利诺拉萨尔,旷院出版社1914年版。
研究着作:
《语词与对象:》(Critieal Studies:Words and Objections:Essays on the Philosophy of W.V.O. Quine)戴维森(D.Davidson)与享梯卡(J.Hintikka)合编,多尔德雷西特出版社1969年版;《论奎因的哲学》(Essays on the Philosophy of W.V.Quine)谢安(Robert W.Shahan)与斯沃耶(Chris Swoyer)合著;诺曼,俄克拉何马大学出版社;萨塞克斯(Sussex)哈维斯特出版社1979年版(合书目)。
W.V.奎因无疑是英语世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尽管他的许多著作都是论述数理逻辑中相对专业性的问题,但其中的两篇文章受到了人们应有的赞美。
第一篇《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导致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瓦解。逻辑实证主义是一个对奎因产生过较大哲学影响的流派。虽然奎因赞同卡尔纳普所说的自然语言存在缺陷,自然语言要“重新系统组织”以便与形式逻辑的清晰结构相一致的主张。但奎因抛弃被称为两个教条的卡尔纳普语言哲学。第一个教条是主张意义命题要么是分析陈述,如“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没有结婚的人”这种陈述,它的真实依靠所组成的词素的意义;要么是断言经验事实的综合陈述,奎因证明说,分析概念只能成为像同义词那样的模糊概念。他断定不能在分析与综合之间作截然划分,我们所运用的语词意义是与我们的经验信仰分不开的。第二个教条是关于我们决定意义所采用的方法,奎因接受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证实原则。依据这一原则,一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我们决定命题为真或为假的方法。然而,他否认命题能个别地加以证实,他求助于杜恒,从而指出每个命题的真或假只能在与我们整个信仰系统的联系中才能证实。
这个论点的一个含义是意义的整体理论,以至一个单独命题的意义取决于命题在命题网络中的地位,这些命题组成了一定的语言。另一个含义是理论不能为它们的经验根据充分决定,因为如果一个命题的真或假取决于一种语言的所有其它命题的真或假,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寻常的观察资料,来保护一种所偏爱的假设免遭反驳,我们也可以在我们信仰的其他地方作出必要调整,从而为明显遭受反驳的理论辩护。理论不为经验根据充分决定,再现于《语词与对象》的第一章里,用来维护奎因所称基本翻译不确定性的观点。奎因证明说我们不能把意义赋予一个外来言词,这种外来言词是以他人观察的情况为根据的,否则将容许不止一种介解。而且,我们不能接受外来言词分享我们的个体化机制,(代词、数词等)。外来语言能以一种根本不同于我们语言的方式来划分世界,因此,我们无法保证他所说的对象与我们语言所区别的对象是一致的。
这些观点似乎为彻底的因袭主义提供证据,它否认我们认识世界理论中的任何客观性。然而在奎因那里,他们是富有特色的哲学方法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把哲学当作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自然科学分支所关心的是某种灵长目动物在他们外界环境所获得的感觉材料基础上建构异常复杂的概念结构的能力。这种引自杜威晚年的自然主义思想,通过归因于言说者内在的、无法观察到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解释他对解释语言行为努力所持的敌意。我们语言理论所依赖的材料只能是有关行为的——言说者明显赞成或反对命题的倾向。因此,奎因对诸如同义、分析等神秘特性和内含论述表示怀疑。他的自然主义也有助于解释奎因的经验主义残余。他把诸如“当给予相同的同时性刺激时,语言的所有言说者会作出相同的判断”等观察命题排除在译不准性之外。这种转变是可疑的,但奎因的论点无疑是雄辩有力的。
梅洛·庞蒂
法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1908年3月14日生于梅尔河畔的罗什福尔。就学于巴黎詹森·德赛利中学、路易大帝中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30年通过哲学学衔考试,194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9~1940年担任法国步兵军官;曾任教授:1931~1933年,伯伏中学;1934~1935年,查特斯中学;1940~1944年,巴黎卡诺斯中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