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的行为,制定一份规则清单,比如,和小朋友打架,一些小破坏行为,或说话粗鲁无礼等,不过,制定的规则不要太多,约四五条即可。2.确定违规的处罚制定了规则就要确定违规的后果,要清清楚楚地写明,如果违反规则。将受到怎样的处罚。比如说短时期内不再享受某些“好处”。一旦孩子违规时,立即贯彻行为后果。这个时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否则,规则将无法进行下去。3.规则要公平合理制定规则时,要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相应特点,以保持规则的合理性。如果孩子总是在饭桌旁坐不住,吃一顿饭往往要玩几次,这时不要按违规处罚。要知道,再过两年孩子也许会比这时候更加能够“坐得住”。4.规则要落实到位孩子一旦违规了,光空发号令,光口头嚷着要怎么怎么样,但从来都不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此,面对孩子违规的行为,父母的反应要言行一致,平静迅速。要记住老话——行动比言语更有力。5.规则要时时提醒据老爸老妈说:“在儿童这个年龄段,父母要想他们听话去做某事,或许得说上个百八十遍才行。”因此,爸爸妈妈平时对孩子要做好反反复复重申规则的准备。
具体教育方案
可以说,不论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和希望。孩子们从爸爸妈妈那获得的爱总是一样的无私,但是,由于每位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正直、诚恳,努力上进,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有的孩子却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不但一事无成,甚至还走上了犯罪之路。这就是对孩子是否进行早期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区别。因此,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与行为教育,是他一生顺利的护身符。
一些老爸老妈告诉我们,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为促进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在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
爸爸妈妈可以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孩子在具体的行为中,产生诚实、友爱、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比如,对于孩子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行为,要随时进行教育,告诉他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对于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也要及时进行表扬。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使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
2.文艺教育要多分析指导
很多爸爸妈妈带孩子看电影、电视或录像时,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恶善,不明确怎样引导能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什么,而是听其自然。殊不知,这样一来即使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也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使那些不太健康的内容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因此,平时对孩子观看的文艺内容要与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从而接受好的教育。
3.良好品格教育
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制订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计划”,为他做一个小册子,将一些良好的品质写上,比如,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自尊心,等等,每项占一页,并用彩色笔画成空格,每天晚上临睡前让孩子做一番反省。如果这一天有一件良好行为,就记一个红点,写在相应的空格里;如果犯了一项过失,就记一个黑点,也记录在相应的空格里。并且,要一直坚持,严格躬行,这样下去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品格高尚、行为规范的人。
4.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的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平时,要为孩子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什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因为,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5.以身作则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作出榜样,以身作则。要知道,一个爱说谎的父亲,如果想要教育孩子“不能说谎”,往往只会取得相反的教育效果。因为他自己的行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所以,父母自己的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
6.通过感官进行德育
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也可以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养成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平时,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使他喜欢故事、儿歌、动画片等,从中引导他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7.寓教育于故事
游戏中老爸老妈说,孩子的心理具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