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第19章 思考集(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思考集(1)(1 / 4)

做事篇

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竟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肯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心灵沟通

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活着的价值有多大,如果板起面孔引经据典对你进行空洞的说教,你能接受吗?院长的做法使孤儿院悲观的男孩“兴冲冲”,欣然接受,我们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拍手叫绝。

使我茫然的一件事

夕阳西沉,暮色笼罩了一切。迎着秋风走着一个不起眼的瑟缩着身子的老太太。

她的身材又瘦又小,头上包着一块黑色头巾。灰色的外套已经泛黄,小小的脚上套着一双老式布鞋。一阵风吹过,老人抖得更厉害,衣衫的波动也更大了。她的头低低地沉着,几乎埋进黑色头巾里。无论灯光有多亮,我也看不清她的脸,只看到她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颤颤地发抖。

或许她视力太差,或许她步伐太缓。正当老人小心翼翼地盯着地面过马路时,一辆白行车从她左侧疾驶而来,不偏不倚,正好撞在她的身上。“噗\"一声,老人应声倒地.人行道上霎时围拢了许多人,个个都带着一抹惊奇的神色。自行车横在地上,车轮飞快地转着。肇事者竟是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年轻人。他环顾左右,满脸不耐烦地对着老人喊:“起来!起来!”

老太太伏在地上,头垂得更低,仿佛没有听见四周杂乱的声音,两只手在地上不停地摸索着。路边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了她的身上,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她那干枯的手在灯光下更显得脉络分明,僵直如枯树枝一般。

忽然,人群里有人喊起来:“眼镜,眼镜。”她望了望四周,啊!眼镜,就在路中央。又一辆自行车擦身而过,车轮恰好从眼镜上辗过。可是,骑车人头也不回就扬长而去。眼镜,哪能不碎?

这时、听见老人低语:“眼镜,我的眼镜……”只见一位中年妇女,过去扶她起来,又把她搀到人行道上。这时,人们渐渐散去,只留下一阵阵嘲讽的讥笑声,肇事者也若无其事地推起车走了。只有老人仍在梦呓般地喃喃道:“眼镜……”

幸好,她被车撞的伤不太重。她慢慢地,蹒跚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她确实老了,老得无力了。可是却没人肯帮助她、关心她。她,就像是残秋里的落叶。

树上又飘下了一些树叶。一阵风起,一片片枯叶漫天飞舞。

社会上至今犹存的这种现象,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多一点道德,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爱呢?

心灵沟通

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要多一点道德,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爱,那我们这个人类大家庭就会充满暖暖的春意。对危害社会公德的悖逆行为才能像“秋风扫落叶”。

六个著名的字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六个字。哈姆雷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哈姆雷特的话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思想。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活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偶尔向自己提出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在思考,所以我还活着:”

然而,我所见过的关于生存的最好定义却是出于另一位哲学家的笔下,他写道:“生存就是存在于和外界的联系之中。”

如果这个定义正确无误,那么,一个人的联系越广泛,他的生命力就越旺盛。生活得充实,即意味着不断增加联系的广度和强度。幸而我们生来就能倾心于日常工作,但是,除了从事自己固定的工作以外,我们到底还有多少生气呢?假若你的兴趣只限于你的固定工作,那么你的生命也仅仅局限于此。就其他事物而论——诗歌、散文、音乐、绘画、体育、无私的友谊、政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