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3> 第13章 文学之星(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文学之星(3)(3 / 3)

版。

《G.奥威尔》(George Orwell:The Ethical Iruagination)由S.贝尔著,新泽西,大西洋海兰兹,休曼纳斯出版社1981年版。

乔治·奥威尔笔名伊利克·亚瑟·波利亚。人所公认他最著名的著作是《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同时,他还写评论,半纪实性小说及政治寓言或讽刺小品。他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很有名的作家。他生于1903年,在他进入自己的极盛时期之前,他却于1950年死于结核病。那时世界性的声誉刚刚降临到他的身上。他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因为他优秀的散文和他那充满勇敢、诚实的言论。奥威尔参与了趋向左翼的运动,这象征着英国文学在30年代正处萧条之中,并萦绕着法西斯主义。但他是最有意义并引起争论的作家。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左翼的批评家。

奥威尔出生在—个“中上层阶级”的家庭。他在伊顿接受教育,因为没有获得大学的奖学金而未能进入牛津大学。20年代,他到缅甸,在印度帝国警察中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回到了英国。他通过努力奋斗而成了一名作家。《在缅甸的岁月》、《巴黎和伦敦的沉浮》,特别是《通向维根比尔之路》等著作说明了他是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文学巨人。他擅长于写新闻报道,他的“小说”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以及社会上的新闻报道,但都经过他着意的刻画,都包含着他独到的观点。他的小说是下层阶级生活的真实再现,这些真实的图景,是30年代有无产阶级觉悟的左翼作家经常寻求,但很少描绘得出的。

对工人阶级利益(这种利益,是那些典型的有良心的中层阶级分子所难以找到的)坚定的尊重,使他藐视知识分子和智力活动,同时为那些抽象的教义性的思想感到悲痛。他的独立的社会主义思想,使人想起了威廉·柯贝特和罗伯特·波拉茨福特时代的英国传统——根植于人民党人,有点反动的珍爱民间习俗而反对现代进步的传统。劳伦斯是他同时代的人,他器重他,并跟他一样不喜欢整个现代工业社会。

然而,早在30年代初,奥威尔就接近共产主义圈子了。《通向维根比尔之路》就是左翼图书俱乐部委托他写的,他在书中表达了普遍存在的对阶级压迫的英国社会的憎恶,以及对将到来的法西斯主义的恐惧。他在著作《效忠于加察罗尼亚》中,描写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作为一名战士的经历。这段经历使他对共产党人反感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受莫斯科直接控制的政党的残忍无情,它撒了谎并驱散了其他诸如“托洛茨基派”马克思主义统一政党的左派组织。在一段时间里,文化圈中并不这样认为。二次大战时,出现的政治需要这样说也是不当的,但奥威尔开始相信并写道:斯大林俄国跟希特勒的极权政府一样可恶。他在1943—1945年间给劳动报纸《民众领袖》写的评沦中以及两则政治寓言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在1947年写道,“在过去的十年中,我领悟到如果我要复活共产主义运动,那么先得打破苏联的神话”。

1945年由于反对苏联而使很多出版商拒绝出版的《动物农场》,而在它最终出版后,立即就成为一本畅销书,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是《格利佛游记》之后,最吸引人的政治寓言。但《一九八四》超越了它。正如奥威尔所认为的“我们正处于危险中,因为我正处身于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受着一个小派系实际上是一个新执政党的统治”这就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如果知识分子“崇拜权力和残暴”,那么吹捧斯大林的无数英国作家无异于那些效忠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小团体。1943年构思,1948年出版的奥威尔的《极权主义的到来》这部著名的作品,跟沙玛亚梯的《我们》(它影响了奥威尔)和阿尔道斯·乌斯理的《勇敢的新世界》一样,是一个“非理想化”的典型。查得·威尔斯把这些作品叫做:乌托邦的颠倒,是科学技术和组织可怕的胜利的未来。奥威尔典型的思想是认为知识的欺骗是罪恶根源:谎言宣传其中的“新说”,战争就是和平,无知就是力量,自由就是奴役。同时它也是迫害的空洞的意识基础:一个人不能憎恨真正的人,但一个人可以下令消除所有阶级和种族。

假如将来的轮廓完全不像奥威尔所预料的那样,这并不减弱他认识的诚实可靠的性质、减弱他反对时髦正统观点的勇气以及减弱他的强有力的公众感和现实主义。奥威尔的著作包括一些关于文学和政治论题的真知灼见,并因表达了活泼新颖思想的华丽风格而得以存在。这些著作载入了这个迅猛发展时代的最重要的文献中,并且在和英国不相符合的长期传统中占有了合法的地位。

顾仲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