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获物理学奖,时年44岁。1859年5月15日生于法国巴黎,1906年4月19日死于法国巴黎,享年47岁。国籍:法国。教育:1877年毕业于巴黎一索尔本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895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双亲:父,欧仁·居里(Eugene Curie),医生;母,索菲-克莱尔·德布吕(Sophie-Claire Depoully Curie)。配偶:玛丽·斯克罗多夫斯卡(Maria Sklodowska),1895年7月25日结婚。后裔:两个女儿,长女,伊伦娜(Irene),后为著名化学家;次女,艾芙(Eve)。经历:1878~1882年任法国巴黎大学索尔本实验室助理;1882—1909年在巴黎理化学校工作,1895年起任该校实验室主任;1900年被提升为巴黎大学理学院教授。其他获奖介绍:1903年获伦敦皇家学会Davy奖章;1904年获意大利科学协会Matteuci金质奖章。
主要著作:《P.居里著作选》(Oeuvres de Pierre Curie),Paris:Gauthier-Villars,1908。《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磁性》(Proprieles Magneliques des Lopps a Diuerses Temperatures),1895年博士论文。
参考文献:《科学家传记辞典》,Vol.3,503—508(中译文可见:《近代物理学家传记》,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16~28)。M.Curie:《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New York:Macmillan,1923(此书有周荃、彭小华、胡圣荣的中译本《居里传》,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Abraham Pais:《内界》(Inward Bound),New York:Oxford U.Press,1986(此书有关洪、杨建邺等的中译本,武汉出版社,2001),第三章(a)节。F.赫尔内克:《原子时代的先驱者》,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82—109。
评述: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因为“他们在贝克勒尔所发现的铀放射性现象方面所做的工作”,与贝克勒尔一起分享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以外,他在晶体物理、磁学等方面还作过许多开创性研究。1880年,他与他的哥哥保罗(J.Paul Curie)合作,发现压电效应和它的逆效应——晶体带电时发生弹性形变,并根据这一效应制出了高灵敏度的仪器。1894年,他又提出了晶体的对称性原理(又叫居里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确定晶体在任何作用下的对称性。1895年,他发现了居里定律:“抗磁物质的磁性一般与温度无关,但是顺磁物质的磁化率则反比于绝对温度。”从铁磁性转向顺磁性的温度,被称为“居里点”。
阿伦尼乌斯
1903年获化学奖,时年44岁。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典威克(Wijk),1927年10月2日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享年68岁。国籍:瑞典。教育:1884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双亲:父,斯万特·古斯塔夫·阿伦尼乌斯(Svante Gustav Arrhenius),土地测量员;母,卡罗莱娜(Carolina Christina Thunberg Arrhenius)。配偶:索菲娅(Sofia Rudbeck),1894年结婚;1905年又与玛利(Maria Johansson)结婚。后裔:二子二女,长子乌洛夫(Olof),次子斯文(Sven);长女埃斯特尔(Ester),幼女安娜-丽莎(Anna-Lisa)。经历:1884—1891年任教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1891~1905年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和主任;1905~1927年任瑞典诺贝尔物理化学院院长。其他获奖介绍:1902午获Davy奖章;1911年获美国Willard Gibbs奖章;1914年获Faraday奖章。
主要著作:《电化学教材》(Lehrbuch der Elektrochemie),Leipzig,Germany:Quandt & Handell,1901。《化学原理》(Theorien der Chemie),Leipzig, Germany:Akademische Verlagsegesellsehafl,1906。《变化中的世界:宇宙的演变》(The World in the Making: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New York:Harper & Brothers,1908。《希利曼演讲集与溶液理论》(The Silliman Lectures and Theories of Solutions),New Haven,CT:Yale U.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