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2> 第33章 国运纪事(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国运纪事(2)(1 / 3)

2月10日。出使日本国大臣蔡钧在东京召集留日学生举行新年会,决定成立中国留学生会,并公推蔡钧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会议还决定在东京创立中国留学生会馆。

2月11日。清廷免山东济南等26州县钱粮。

宋庆去世。四川提督宋庆,字祝三,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出生于一个行伍家庭。1853年在毫州(今属安徽)参与镇压捻军,因战功升迁为总兵。1862年开始统带裁余的临淮军三营,所部号称“毅军”。1874年,他调任四川提督。1880年,他会办奉天防务,后移防旅顺。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他奉调九连城,任前方各军统领,但不久即溃败。1895年,他被革职留任。1900年,他参与帮办北洋军务,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时,其所部从北仓败退。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因病去世后,清廷按尚书例对其进行抚恤,晋封为三等男爵。

2月12日。英日同盟条约对外公布,并通告各国政府。

2月13日。清廷谕准张百熙筹办京师大学堂计划。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本日奏准筹办京师大学堂计划,大学堂先设预备科及速成科,预备科分政科、艺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师范馆,另附设译书局,并广购书籍仪器。清廷命张百熙悉心筹划,逐渐扩充,所需经费,由各省督抚认解,并派前知州吴汝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试用道张鹤龄为副总教习,候补五品京堂于式枚为总办,编修李家驹、主事赵从蕃为副总办。

2月14日。浙江巡抚任道奏请改求是学院为省城大学堂,并委派劳乃宣为大学堂总理。

2月15日。江西巡抚李兴锐奏准在省城设立工艺院,收养游民,“教以工艺”。

2月16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电奏清廷,指出俄国提出的交收东三省条约万不可许,主张仍以请各国公断为妥,否则仍暂缓计议。

台湾台南博物馆开馆。

2月17日。杨儒病逝于莫斯科任所。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官、清出使俄国大臣杨儒,字子通,汉军正红旗人,生年不详,为同治举人。1888年后,他历任常镇道、浙江温处道、安徽徽宁池太道。1892年,他以四品卿衔任出使美国大臣,兼任出使日斯巴尼亚国(即西班牙)和秘鲁国大臣。1895年,他被任命为太常寺少卿。1896年,他调任出使俄、奥、荷三国大臣。1898年,他任工部右侍郎。1900年,俄军侵占中国东三省。1901年1月2日,他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大臣,与俄国交涉收回东三省事宜。1月17日,俄财政大臣、全权大臣维特口头提出约稿十三条,遭到他的严词拒绝。2月16日,俄外部大臣拉姆斯托夫向他提出谈判约稿十二条,企图攫取中国东北多项主权及划中国北方为势力范围,并且不经讨论,便要他画押。杨儒表示,条款须无损我自主之权,方可签字。双方因而僵持不下。3月12日,拉姆斯托夫提出最后约稿十一条,宜称不能再更改一字,限十五日内签押,否则交收东三省一事将作罢论。杨儒要求继续谈判,但遭到俄国的拒绝。在此情形下,他不畏强暴,仍坚持以未奉画押之权为由,不受俄人逼迫,继续与俄国交涉,表现出了鲜明的爱国立场。由于各方面的煎迫,使他忧心如焚,不慎于3月22日跌伤右腿,从此一病不起。正是由于他坚持不画押,加上各国驻华公使反对中国与俄国订立专约,清廷没有接受俄国提出的最后约稿,俄国吞并中国东三省的计划破产。对此,杨儒做出了突出贡献。杨儒去世后,清廷特颁布谕旨,赞扬他“才识宏通,从道员派充出使美国大臣,调充出使俄国大臣,办理交涉事务,不避艰难,力顾大局,一切悉臻妥协。兹闻溘逝,轸惜殊深”。

2月18日。《台湾民报》因所谓“妨害治安”而被勒令停刊七日。

2月19日。宝熙奏请清廷变通宗室八旗学校章程。翰林院侍读宝熙在清廷发布变法上谕、各地陆续着手兴办新式学堂、准备派遣出洋留学生的新形势下,本日上奏清廷,请求变通八旗学校章程。他认为,“振兴庶务,必藉人才,而培养人才,必由学校。”而要学习新知识,就要学习西学,但“必中学已明,胸有主见,然后学西学,乃不至见异思迁,学成来归,庶有裨于我之政治。”因此,“改设各项学堂,似尤为根本之急务”。他指出,宗室学与觉罗学的常年经费不为不丰,但总副管等既罕通才,难期振作,虚糜侵蚀,流弊甚多,“遂致教习向不到学,学生恒不至馆,每月数课,不过虚应故事,至期满时,类皆捏报成就学生几名而已”。八旗官学也是如此,每年经费由户部拨领三万余金,近年也造就了科举之才,“然询以内政外交、中西根底之学,则瞠乎若后”。现在时事艰难,人才消乏,非扫除积弊,变通办法不可。为此,他主张“援照同文馆归并大学堂之例,将宗室觉罗八旗官学,改并为小学堂八处,中学堂两处,庶规模整齐,易于治理”。宝熙还具体提出了一些新的办法,并要求派张百熙兼管宗室觉罗八旗中小学堂。清廷基本上同意了宝熙的奏请,命将宗室、觉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