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5> 第41章 国运纪事(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国运纪事(13)(2 / 3)

保持安静;停课期内不宜进入公园、饭馆、商场;因事外出,不准胡闹。罢课风潮很快波及所有留日学生。6日,东京各校门口出现纠察队,纠察队员手持短刀等器械,维持罢课秩序,阻止学生上课。不久,纠察队发表《纠察学生自治规约》:(一)不论开会议事或普通谈论,不得喧嚷;(二)每日派员前往各寄宿舍各旅馆纠察;(三)各处设置秘密探视员,如经探视员发觉违规时,轻者示以忠告,重者则将其姓名报知同乡会或总会馆。本日,中国留日女学生宣布罢课,推秋瑾为总代表;留日各校学生代表推举胡瑛、韩汝庚等为总代表,赴驻日公使馆请愿,次日再往。12月5日,留日学生数百人在东京富士见楼集会,商讨反对《取缔规则》对策,会上通过声明《东京留学生对文部省取缔规则之驳议》。12月10日,数千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留学生会馆集会,胡瑛主持,决议一致回国。12月13日,东京留日学生200余人首批集体退学回国。至20日回国学生逾千人。

12月5日。中日全权大臣举行第12次会议,讨论关于撤兵后地方治安问题,续议吉长铁路问题,无结果。

12月6日。清廷任命延杰为热河都统,铁良为户部尚书,松寿为兵部尚书,柯逢时为户部右侍郎,仍督办各省膏捐事宜。

驻京德、法等国公使就中日交涉会议事,分别会晤庆亲王奕勖,要求与日本利益均沾。

中日全权大臣举行第13次会议,续议吉长铁路、奉新铁路问题,次议撤兵问题,无结果,议定剿匪、商埠租界2款。

清廷设立学部。清廷在设立学部的谕旨中说:“前经降旨停止科举,亟应振兴学务,广育人才。现在各省学堂,已次第兴办,必须有总汇之区,以资董率而专责成。着即设立学部,荣庆着调补学部尚书,学部左侍郎着熙瑛补授,翰林院编修严修,着以三品京堂候补,署理学部右侍郎。国子监即古之成均,本系大学,所有该监事务,着即归并学部,其余未尽事宜,着该尚书等即行妥议具奏。该部创设伊始,兴学育才,责成綦重,务当悉心考核,加意培养,期于敦祟正学,造就通才,用副朝廷建学化民成俗之至意。”学部一级共设官11人,除尚书、左右侍郎外,还有左右丞,左右参议各1人,参事官4人。学部下设五司12科:一为总务司,负责总务事宜,下辖机要、案牍、审定3科;二为专门司,主管文学、政治、学术、音乐等专门学堂事宜,下辖专门政务、专门庶务2科:三为普通司,分管普通教育与师范教育,下辖师范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3科;四为实业司,管理实业学堂,下辖实业教务、实业庶务2科;五为会计司,掌管教育经费及校舍发展建设事宜,下辖度支、建筑2科。每司设郎中1人总理司务,每科设员外郎1人,主事2人,办理科务。学部成立后,各省设立提学使司,府、州、县则设立劝学所,表明近代中国开始有了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渐趋完善,对振兴近代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月7日。出洋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端方自北京启程,取道天津,于16日抵达上海,准备赴美、德、俄、意、奥等国考察政治。

闽广农工路矿大臣张振勋呈请商部转奏,请修筑广东至厦门铁路以保路权,先筑由广州至黄埔一段,并请将黄埔开为商埠,以为香港屯运之利权,本日均经清廷允准。

东京反对罢课学生发起维持留学界同志会。

12月8日。清廷免缓山东青城等94州县被水旱粮租。

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歧视中国留日学生而自杀。同盟会会员陈天华因反对日本《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南面大森海湾投海自杀,年仅30岁。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家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875年出生。15岁入蒙塾,1896年随父迁新化县城,后得族人帮助,入新化资江书院读书,旋又考入新化求实学堂。1903年初,由求实学堂资送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他爱国心强烈,4月写血书抗议沙俄侵占我国东三省,积极参加拒俄义勇军,在本部任办事员,后回国策动武装起义。作《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宣传革命思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影响很大。1904年2月,同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参与策划长沙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参加组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会章起草员。《民报》创刊后任撰述员。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规则》,陈天华愤不能平,决定以死警醒国人,遂投海自杀。留下《绝命书》万余言,还给留日学生总会一封信,要求坚持斗争。有《陈天华集》。

英国驻沪副领事德为门大闹会审公廨。广东籍官眷黎黄氏带15名婢女、百余件行李返粤途经上海,工部局巡捕房以“拐骗人口”的罪名将黎黄氏等在码头拘捕,送往会审公廨。中国谳员关炯之、金绍成与英国陪审员副领事德为门受理此事。关炯之认为判为拐骗罪证据不足,拟判押公廨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