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纳德在英国结识了一些进步作家,如福克斯、考德威尔、林德塞、汤普逊等,他们对他的政治和文艺观点起了良好的影响。三十年代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安纳德虽然定居在英国,但他与印度人民血肉相连,密切注视祖国发生的一切事件。他以文学为武器声援同胞们的正义斗争,接连写出了长篇小说《苦力》(1933)、《不可接触的贱民》(1935)和《两叶一芽》(1937),并且与国内进步作家普列姆昌德等一起组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印度进步作家协会”。
安纳德的小说创作开拓了印度文学的一个新天地。在他之前的印度大作家中,般吉姆的小说主要是写司各特式的历史传奇,泰戈尔的小说主要是写农村上层地主和城市中产阶级,萨拉特的小说主要是写小资产阶级,普列姆昌德的小说主要是写农民,现在轮到了安纳德,他的小说主要是写压在印度社会最低层的苦力和贱民。安纳德说:“这些主人公对我来说是亲切的,因为他们是我童年和青年时期所熟悉的真人的反映。……他们给过我许多启示和鼓舞,使我日益成熟,长大成人。”“他们是我的肉中之肉,血中之血。……我所做的,不过是一个作家在试图用他自身经历的生活现实去阐释真理时所做的事情罢了。”《苦力》是描写苦力孟奴的悲惨一生。孟奴是一个孤儿,十四岁就离开农村,在印度大小城市里流浪,当过仆人、搬运工、泡菜作坊和大纱厂的工人,还当过人力车夫,最后害肺痨病吐血死去。他从小就受到宿命论的毒害,以为自己的卑贱地位是“前生注定”的,但通过亲身的经历,并在先进人物的影响下,逐渐认识到“命运”是可以用斗争来改变的。《不可接触的贱民》通过一个清扫夫巴克哈一天的生活,反映了印度整个贱民阶层被奴役被迫害的非人生活,以及印度广大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为铲除不合理的种姓制度而展开的风起云涌的斗争。《两叶一芽》描写一个破产农民甘鼓听信苦力贩子的谎言,被骗到英国殖民者开设的茶园里做工。茶园里暗无天日,英国老板对茶工进行超经济的剥削,对茶工的反抗进行********。甘鼓来到这里后,先是妻子患疟疾死去,然后是借钱过活,债台高筑。最后,英国副经理强奸甘鼓的女儿未遂,将甘鼓本人枪杀。安纳德的这三部长篇小说触犯了英帝国主义。当然,《苦力》和《不可接触的贱民》还只是委婉曲折地控诉英帝国主义,因为这两部小说中还没有英国人物登场,只是让读者感觉到英国殖民统治犹如一片恐怖的阴影笼罩在印度大地上。可是,在《两叶一芽》里,安纳德直接描写了英国庄园主,揭露了英国殖民者贪婪、****、凶残的真面目。正如安纳德自己所说:“这本书非写不可,因为我要说的话,是从我在阿萨姆的一个种植园附近住了一个时候和访问了锡兰的那些日子起,就深深地藏在我的心里的。我见到了盛行于当地的灭绝人性的野蛮行为,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的殖民地人民的人性的沦丧。”结果,《苦力》和《不可接触的贱民》在印度被英国殖民当局禁止,而《两叶一芽》在英国和印度两地同时被禁。安纳德也因此成为“危险人物”,他每次回印度,都有特务在背后盯梢。
在安纳德写作《两叶一芽》的时候,他对西班牙正在发展的反法西斯斗争非常关切。一九三七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到西班牙去,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反法西斯政论。他在西班牙跟国际纵队的战士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而福克斯和考德威尔当时也在国际纵队作战。福克斯牺牲后,安纳德沉痛地写了一篇回忆录:《福克斯壮丽的一生和他在西班牙前线的英勇牺牲》。
此后,安纳德写了一组长篇三部曲:《村庄》(1939)、《越过黑水》(1940)和《剑与镰》(1942),叙述旁遮普一个青年农民勒鲁·辛格的故事,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农民的政治觉醒。另外,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伟大的心》(1945),反映了传统手工艺匠在资本主义工业排挤下的遭遇。
安纳德在二次大战后回到印度,定居在盂买。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进入了高氵朝。在独立问题上,保守派准备接受自治领的地位,而民主派要求完全独立。安纳德坚决支持民主派,并指出印度从英国统治下获得解放之后,应该建立一个民主政权,改变现存的土地所有制,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他说:“我相信,印度独立的实现会把印度带上向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道路。”印度独立后,安纳德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曾于一九五三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国际和平奖金。
作为一个小说家,安纳德给人的总的印象是他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现实感。他敢于正视现实,揭露社会最黑暗的一面。他的小说生动逼真,泥土气息浓厚。对于被压迫者的真挚同情和对于压迫者的切齿痛恨,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富有感染力。他的小说不仅在印度国内拥有广大读者,而且在西方也很有影响。西方读者过去大都是通过到东方来猎奇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了解印度的,而现在安纳德使他们看到了真正的印度。
安纳德的其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