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十月政治总罢工推动革命走向高氵朝,莫斯科成为革命斗争中心。1905年12月17日(5日),莫斯科苏维埃接受布尔什维克的建议,通过一项决议:从12月19日起宣布政治总罢工,并引导罢工逐步走向武装起义。沙皇当局逮捕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领导核心成员,企图把武装起义遏制在萌芽状态。莫斯科工人热情支持这一决议。3日内,起义工人达15万,武装街垒布满全城。莫斯科河左岸区、罗果日城关区和勃列斯尼亚区成为武装起义中心。以约·费·杜勃罗文斯基等人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这场斗争。以米·瓦·伏龙芝为首的工人武装从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开进莫斯科。22日,发生了第一次武装搏斗。工人分散占据有利地形,出没无常地游击敌人,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莫斯科苏维埃为了保障起义胜利,控制了自来水供应,要求粮店向工人赊销食粮,禁止店主抬高食品价格。苏维埃还动员四郊农民运粮供应工人。勃列斯尼亚区还选出工人法院,判决了警察所长和暗探局特务的死刑。警察被解除了武装。苏维埃简直成了革命政权机关。沙皇政府急忙从彼得堡调来重兵,围攻莫斯科起义工人。12月28日(15日),450名勃列斯尼亚区义勇队同谢苗诺夫团展开激烈枪战,敌人用大炮猛轰工人街垒。30日,勃列斯尼亚区战斗指挥部发出最后一道命令,要求工人把武器隐藏起来,于次日分散撤离莫斯科。革命工人保留了有生力量。经过10天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缺乏统一领导,再加上采取消极防御战略,莫斯科武装起义遭到失败,标志俄国1905年革命高氵朝结束,革命从此进入退却时期。
少年阿富汗运动
20世纪初,阿富汗仍然为一个闭关门守的国家。但由于国内政治统一,内外贸易的增长,农业的日益专门化,为阿富汗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同时,欧洲的一些民主思想也开始在阿富汗广泛传播。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迫切地要求摆脱英国殖民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反对封建专制,实现民主改革。1905年,俄国革命的爆发,冲击了当时的阿富汗各界人士,在这个基础上,阿富汗爆发了少年阿富汗运动。参加这场运动的成员主要是受过欧洲教育的知识分子、商人和官吏,他们代表自由派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为“哈比布埃”大学教师,印度人阿卜杜尔·甘尼和穆罕默德·塔尔吉,他们以反对英国殖民压迫,争取国家独立,争取民主改革,反对君主专制为宗旨,并领导了20世纪初的阿富汗民族民主运动。1908年,阿卜杜尔·甘尼被捕入狱,这场运动遭到镇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活动。这一派别的主张对于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及以后的内政改革有重要的影响。1919年3月阿尔努拉即位后,任用该派成员担任政府要职,协助他进行对英作战和实行内政改革。1929年以后瓦解。
红色百人队的斗争
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不久,全国就有1/5的县发生农民骚动,9~11月间,农民捣毁和焚烧地主庄园达2000多座。到12月,全国累计约有一半以上的县发生农民斗争地主的现象。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地区斗争尤为强烈。在格鲁吉亚,农民建立的战斗组织——“红色百人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布尔什维克影响较大的地方,农民委员会或苏维埃还接管了农村政权,领导农民分配了从地主手中夺来的土地和财产,规定了雇农和短工的工资。11月,俄国农民联合会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土地归人民公有,并决定:如果沙皇政府拒绝这一要求,则同工人协商,组织同盟罢工。在农民运动高氵朝的日子里(9~12月),农业工人罢工,农民示威游行,夺取地主财产,分配地主土地,在全国广泛发生。工农联盟的趋势,是这次农民运动中的最新成就。年末,农民运动走向低潮。
孟加拉分治法案的实施
“孟加拉分治法案”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印度总督寇松在1905年所实行的一项反动措施,它旨在挑起宗教纠纷,分化革命队伍。以镇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孟加拉是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摇篮,对英国殖民统治威胁极大。1899年,寇松出任印度总督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破坏这里的民族民主运动。1905年7月20日,寇松公布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他借口“行政管理方便”,把孟加拉分割为东、西两个孟加拉省。东部和北部各县和阿萨姆合并成为新的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省;西部各县和比哈尔·奥里萨合并,成为盂加拉省,在东孟加拉,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上层分子多数是印度教徒,而一般贫苦居民多数是伊斯兰教徒;而西孟加拉则相反,印度教徒占多数,而上层剥削者多为伊斯兰教徒。寇松企图以此挑起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冲突,分化革命力量。但这项反动措施激起了印度各界人民的强烈愤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以同样热情投入斗争。在国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国性的反英运动。在10月16日孟加拉分治法案正式生效那一天,全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丧抗议活动,罢工罢市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