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授予他1980年度安徒生文学奖。
日哈的乡村文学作品主要有《地面敞开了》(1950)、《两个春天》(1952)以及1955、1958年发表的小说《老乡》上下两部等。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捷克农村生活以及不同类型的农村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点的变化过程以及对待合作化运动的态度。评论界认为他的《两个春天》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痕迹。但再版时,作者已作了重要的删改。他在1373年发表了一部艺术性较强的小说《麦卢津大夫》,描绘一个野心勃勃的布拉格医生,终于在乡村找到了克服个人精神危机的支柱。
70年代里,当他的历史小说三部曲出版后,人们投以惊异的目光。这三部曲即《跪在我的面前》(1971)、《等候国王》(1977)和《仅仅剩下了一把剑》(1979),它通过捷克历史上波杰布拉迪王朝一位年轻的骑士——马列克同另一个与自己门第极不相当的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一代人为统一捷克王国、为与其他各国和平共处所作的努力,歌颂坚毅、勇敢、忠贞等人类所有的传统道德精神。
纳拉扬·拉希普兰·克利希那斯瓦米
(1907~?)印度英语小说家。1907年生于马德拉斯。
他出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庭,父亲是中学校长。1930年毕业于迈索尔的摩诃拉贾学院。他在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大学毕业后,曾从事文书、教学和新闻工作,均不合自己志趣。后来,他决定以文学写作为生。
1935年,纳拉扬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斯瓦米和伙伴》。这部小说以幽默的笔触描写少年斯瓦米及其伙伴的学校和课外生活,故事背景是一个虚构的南印度小镇——摩尔古迪镇。此后,纳拉扬发表的一系列长篇小说都以这个小镇为故事背景,可以统称为“摩尔古迪小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南印度小镇,现代的科学文化正在逐渐输入,但传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仍很顽强。这里既保留着古老社会的纯朴,也呈现出当代社会的复杂。
纳拉扬在印度独立前创作的长篇小说,除了《斯瓦米和伙伴》外,还有《文学士》(1937)、《暗室》(1938)和《英语教师》(1945)。《文学士》通过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爱情和婚姻遭遇,反映自由开明的新思想和迷信落后的旧传统的冲突,结果稚嫩的新思想屈服于顽固的旧传统。《暗室》描写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反映印度妇女根深蒂固的屈辱地位以及她们起而抗争的初步尝试。《英语教师》是一部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的小说。1939年,纳拉扬中年丧妻,在极度的精神悲痛中,几乎失去生活和写作的兴趣。几年后,他创作了这部小说。主人公克利希那是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他在爱妻亡故后,在精神上保持与亡妻的紧密联系,继续感受到亡妻的帮助和启示,由此得以摆脱身心的孤寂和痛苦,并加深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纳拉扬的小说创作在印度独立后进入成熟期。他的前期小说创作较多地囿于个人生活经验,而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注意拓展生活视野,调动和发挥艺术想象,主要作品有:《桑波特先生》(1949)、《金融专家》(1952)、《等待圣雄》(1955)、《向导》(1958)、《摩尔古迪镇的食人者》(1962)、《糖果商》(1967)和《招牌画工》(1976)等。
《金融专家》描写金钱对世道人心的毒化。主人公摩尔格耶疯狂追逐金钱。他通过发行一部色情书籍发了大财,成为一个银行家。但最后,这位有名的银行家却经不住一个谣言的打击,顷刻之间彻底破产。他在金钱欲的驱使下,在人生的道路上转了个圈,又返回原地。
《向导》描写旅游向导拉朱勾引他人妻子,追逐奢侈腐化的生活,最后犯罪入狱。出狱后,他来到乡间一座破庙,被村民误认为是圣人。他也就将计就计,接受村民供养。不久,天逢大旱,村民要求他举行绝食祈雨仪式。他出于无奈,只得应承,结果在第12天气断命绝。这部小说获得1960年印度文学院奖。
《摩尔古迪镇的食人者》描写动物标本制作者伐苏闯入摩尔古迪镇的生活。他否定一切传统文化道德,犹如印度神话中“食人的罗刹”。最后,他以自我毁灭告终。
《糖果商》通过糖果商父子两人的生活方式,反映印度传统的和西方现代的价值观念的冲突。糖果商贾甘的儿子摩利从美国回来,带着一个未经结婚而同居的美国混血女子。摩利奉行西方的自我中心主义,充满金钱欲望,梦想暴发致富。儿子的所作所为使贾甘感到仿佛身临地狱。最后,他决定离家过遁世生活。
纳拉扬还写有许多短篇小说,题材和风格与长篇小说一致,结集出版的有:《摩尔古迪镇的日子》(1941)、《道杜》(1943)、《旋风》(1944)、《星相家的日子》(1947)、《劳利路》(1956)和《一匹马和两头山羊》(197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