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中国古典文学以诗歌最为繁荣兴盛,有几千年的诗歌历史,自先秦以来,诗歌创作从来没有间断过,从先秦到近代这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在世界古典诗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我国已进八原始社会的后期。原始社会的诗歌也已经产生了。从遗存的资料看,这时期的诗歌,主要是原始人群在集体劳动中创作的劳动歌谣。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可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经过商朝(前16世纪一前lI世纪)到了西周(前1027 -前770),奴隶社会达到全盛时期。春秋(前770 -前481)时期,周王室衰微,代之以诸侯争霸,奴隶社会已是日薄西山了。这时期诗歌的作品主要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本称《诗》,西汉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后人称《诗经》。它收集了西周前期(武王或成王至孝王)、西周后期(夷王至平王)、东周初至春秋中叶这三个历史阶段,总计五百年间的305篇创作。
《诗经》按乐曲的不同性质分风、雅、颂三部分。所谓风,就是风调,即周代各国的地方乐调。共有十五个地区或城邑的乐调,一百六十篇。这些地方民歌多数为无名氏(劳动人民)所作,大多是东周的诗歌。有反抗剥削压迫的诗,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有恋爱、婚姻的诗,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溱洧》、《卫风·氓》等。有劳动诗,如《召南·采蘩》等。也有反映贵族生活的诗,如《卫风·硕人》、《郑风·大叔于田》、《秦风·黄鸟》等。所谓雅,雅本来也是乐曲的名称,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乐”。雅乐以政治诗为主,有赞颂的,也有讽刺的。古人以赞颂的为正雅,讽刺的为变雅。雅乐又分大雅、小雅,它跟今天的大曲、小曲相似。多为下级官吏和贵族官僚中的失意者所作。大约产生于西周后期(此时作品有大雅的大部和小雅的全部)共一百零五篇,多是怨刺之诗,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矛盾。所谓颂,是祭天地、鬼神、祖先的舞乐。分周颂、鲁颂、商颂三种,共四十篇。《周颂>是西周前期的歌功颂德之作,出于史宫、乐官之手。《商颂》、《鲁颂>为东周及春秋时所作。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宏伟的一部浪漫主义抒情长诗,“其辞述已之始生,以致壮大,迄于将终,虽怀内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谗贼,于是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申纾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离骚)共373句,2490字,是世界文苑之精英,被译成德、法、英、意、日、俄等多种语言。其它作品如《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独创性。
在先秦诗歌中,《诗经》和《楚辞》是两座奇峦并峙的高峰,后世并称“风骚’。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这部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其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其作者,上及王公贵族,下及平民、奴隶。其地域,包括东之齐鲁,西之渭陕,北之燕冀,南之江汉,范围涵盖了今天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五省及湖北北部、安徽北部。以当时的条件,能够编成这样一部诗集,确实称得上一项了不起的文化工程。
《诗经》这本书,出于孔子之前。
从《诗经》的分类结构看,孔子幼年,已经有了一部与今本《诗经》分类相同、结构相同的诗乐。
从《诗经》的篇数上看,孔子看到了一本与今本《诗经》篇数相当的诗集。
《诗经》之所以能够收集到上下数百年、方圆数千里的诗歌,是由于周代朝廷对诗歌的重视并建立采诗、献诗以及礼乐制作的制度。
《诗经》中的大量篇章就是由周王朝负责采集诗歌的官员从各地收集起来的。
按周代制度,王室的公卿大夫也有献诗的义务。
公卿大夫献诗,有的是献别人的诗,有的是献自己的诗。这也为《诗经》提供了某些作品。
《诗经》各篇的具体创作年代,由于岁月久远,资料缺乏,不可能一一确认了。大致说来,这部诗歌总集包含着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西周前期、西周后期和东周前期。
西周前期,自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至周穆王,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世纪。作于这一时期的诗,主要有《周颂》、部分《大雅》和少数《国风》。
西周后期,自周懿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至周幽王,约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八世纪。作于这一时期的诗,主要有《小雅》和部分《大雅》。
《小雅》的某些诗的怨刺内容,如《小曼》、《巧言》、《大东》、《巷伯》、《雨无正》,非常切合懿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