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60章 史家典籍(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史家典籍(7)(1 / 4)

这是一篇历史文学,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主要为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本文主要人物是庄公、共叔段、姜氏,三人皆形象丰富、有血有肉。其中,庄公以虚伪阴险,老谋深算为突出。共叔段则是一野心勃勃又锋芒毕露的人。太后姜氏又是一个权欲熏心、情感畸形的妇人。三者那母不像母、兄不像兄、弟不像弟的政治政敌,在全文短短几百字中刻画得惟妙惟肖,揭露得淋漓尽致,堪为人物形象撰写的一绝。

尤其将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剧情发展,人物矛盾冲突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更充分表现了《左传》笔法言简意赅的特色。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子,亟请于武公”仅十余字,印不仅交待了祸起之缘由,同时也揭露了姜氏的偏见和权欲。而共叔段一而再,再而三的饼吞边邑,扩大势力:“既而太叔段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太叔又收贰以为已邑”。一方面写了事态的发展,同时又反映了他的贪婪。至于大臣们几次对庄公的进谏,虽明里是写庄公的宽厚客让,暗中却存揭露庄公欲擒故纵的计谋。直至共叔段阴谋毕露,人心反向,才一举击之,足见庄公阴险。最后文章以母子在隧道中“融融”相见,和好如初为结局。体现了随着政权斗争的结束,人物的矛盾也随之转化、缓和。

全文自始至终交织着夺权和反夺权的较量,渗透着情与权的离合,反映着明与暗的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表现生动传神。尤其言简意赅,微言大义,仅六七百字即反映了古代尖锐的政治斗争和形象矛盾的人物性格,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集中体现了《左传》笔法的特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赏析】

这是《左传》的又一名篇,是关于著名的“长勺之战”的论篇,属于《左传·庄公七年》。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战争。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为报一箭之仇而背盟举兵伐鲁。鲁庄公任用了有政治远见和战略观点的谋士曹刿,结果获得了胜利,为我国古代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左传》擅长于写战争,这篇论战文写的很精彩,仅120字,即把这场战争的起因、性质、战斗过程及获胜评论皆作了精湛的阐述,其艺术特色在于谋篇布局的巧妙和繁简取裁的得当。

文章重点突出曹刿和鲁庄公的政治深谋及战争指挥艺术,下笔过程无枝无蔓、高度凝练,如谋士和庄公的三次对答皆步步相逼,无懈可击。第三次机峰顿见,一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点晴之笔,导出了“取信于民”、人心向背为战争胜利之本。

叙战更是高度浓缩,两军对垒,“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二次“未可”与一声“可也”。仅50字便把战争的激烈和指挥者对战机的决断跃然纸上。一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又点出了曹刿指挥的英明。

篇末评论更为精彩,一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逐之。”以酣畅的文笔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为这场战争的总结大添光彩。

全文仅120字,即把一场古代战争描写得有声有色,引人人胜,不失为《左传》描写战争的一篇典范。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于,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说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困人之力而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