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50章 先秦诸子散文(4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先秦诸子散文(42)(1 / 4)

纵横家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若此不查则必游说而不成。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名篇赏析

白马论(节选自《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

曰: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非马也,故日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人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日白马非马。

【赏析】

《公孙龙子.白马论》提出并论证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白马非马”。

一种观点认为,“白马非马”是个违反常识的错误命题,作者对它的论证是典型的诡辩。另一种观点认为,“白马非马”是个正确的命题,作者对它的论证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逻辑思想。

以上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源于对“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中的语词的不同理解上。主张“白马非马”是错误命题的学者,把命题中的“白马”、“马”解释为实实在在的实体,把命题中的“非”解释为“不是”,指一种全异关系,从而把整个命题说成是“白马不是马”,认为《白马论》的作者不承认白马是马。主张“白马非马”是正确命题的学者,把命题中的“白马”、“马”解释为两个概念,把命题中的“非”解释为“不等于”,指一种相异的关系,从而把整个命题说成是“‘白马’不等于‘马’”或“‘白马’异于‘马’”,也就是说,“白马”和“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语义上讲,“白马”、“马”确实可以指某种特定的实体,也可以指关于某种特定实体的概念;“非”是对“是”的否定,即“不是”。然而,在汉语(不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是”在表示两者关系时,仍然是个多义词,有等于、包含于、属于等不同含义。由此,“不是”也就有不等于、不包含于、不属于等含义。“不等于”说的是两者之间不全同,有差异;“不包含干”和“不属于”说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全异的。若单从字面上看,可以把“白马非马”解释为“白马全异于马”,也可以把“白马非马”解释为‘白马’异于‘马’”。

通读《白马论》垒篇,可以看出,作者始终是围绕…白马’异于‘马…进行论证的。文中说,“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就是将“非”解释为“异”的一个例证。

《白马论》的作者在论证“‘白马’异于‘马’”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思想:

第一,作者指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就是说,“马”之名是指称形体的,“白”之名是指称颜色的。“白马者,马与白也”。就是说,“白马”之名兼指一形体与颜色。又说,“马者,无去取于色”;“白马者,有去取于色”。就是说,“马”之名不涉及颜色,“白马”之名则涉及到颜色。作者由此得出“白马非马”。很显然,这是从内涵方面揭示了“马”与“白马”两个概念的不同。“白马”的内涵比“马”多,多了一个命色的属性。

第二,作者指出,“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就是说,如果有人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