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49章 先秦诸子散文(4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先秦诸子散文(41)(2 / 4)

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也;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也。”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吴子曰:“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子曰:“凡兵者之所以起者有五:一日争名,而日争利,三日积(德)恶,四曰内乱,五日因饥。其名有五:一日义兵,二日强兵,三日刚兵,四日暴兵,五日逆兵。禁暴救乱日义,恃众以伐日强,因怒兴师日刚,弃礼贪利日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日逆。五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武侯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寡良才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人可以屠城矣。”

武侯问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

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赏析】

《图国》一篇,主题即在于“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起认为,单修文德,将灭其国;恃众好勇,亦丧社稷。“图国”,即谋治其国。吴起之治国,“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只有万民亲和,才可以战胜强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和”即民心、军心之所向,上下一致,官兵一致,亦即孙子所称小民与君上思想完全一致的“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以民心、军心为战争的政治基础,这既是儒、兵诸家的基本观点,也是战争活动的根本规律。当魏武候问“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时,吴起竟答曰:“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吴起之答,似乎“文不对题”。武侯问“军事”,吴起答“政治”,何其“谬”耶?——若究其实,则不但不“谬”,实可谓“入木三分”也。

图国在“政”之清明,而不在“地”之险阻。“人和”居首,“天”“地”为次。如此鲜明的儒家观点出自吴起之口,非偶然也,吴起亦儒也。只有深刻理解“儒”与“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握《图国》一文的精义所在。

论将(节选自《吴子》)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

“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日理,二日备,三日果,四日戒,五日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