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道教形成、发展的历史之前,先略述一下前人对道学的分类。盖“道教”一语,虽早见于先秦古籍,原是“以道为教化”之意,并非指一种宗教。道教的名称是在南北朝时的佛道论争中逐渐形成的,道教的名称形成后,亦仍然包括在道家的大范围内,并不区别道家和道教的概念。因为在道家学者看来,道乃是中国人智慧的源头,道学为诸子百家所本,连儒家的祖师孔子,都是老子的学生,成都青羊宫八卦亭的抱龙柱上,有“西出函关佛子拜,东来鲁国圣人参”的楹联,突出了老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权威地位。拙著在下面探讨道教发展历史的时候,采用道家、道教的术语,以区分其性J-采有早期道教、教会式官观道教的术语,以区分其成熟的程度,采用神仙道教、民间道教的术语,以分其层次,用上清派、灵宝派、正一道、全真道的术语,以分其教派。丹道学包括外丹学与内丹学,本书称为丹道,后面有专章详述。
§§§第一节 方仙道、黄老道和巫鬼道
先秦至西汉的方仙道,东汉的黄老道,以及秦汉以来民间和四夷流行的巫鬼道,实际上都是道教的前驱形式。
春秋时期以来的百家争鸣中,就有一派神仙家出现。另有一派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齐国的方士驺衍。驺衍倡导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政治地理之学,著书一百零五篇。驺衍及其弟子在齐、燕、赵、魏等国活动,备受尊崇,他又能预言天象,推往知来,研习神仙方术,著《重道延命方》,俨然是当世的活神仙。战国末期,神仙家和阴阳家、方术家合流,形成了“方仙道”,驺衍遂成了神仙方士的祖师。方仙道继承神仙家的长生久视之说和驺衍的方士之学,传播制造神仙说,研习各类神仙方术,在社会上形成了靠神仙方术谋生的职业集团。
秦汉时期,方仙道兴盛一时。著名仙人安期生本琅玡人,受学于河上丈人,卖药东海边,时人呼为千岁公。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接受了方仙道关于“黄帝封禅不死”和“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传说,遂封泰山而禅粱父,东游海上求神仙。据说他见到仙人安期生,与诏三日三夜,赐其金帛,皆置之而去,声称“后数十年,求我蓬莱山下”。秦始皇派人人淘去三神山见安期生求不死之药,未至,遇风而返。有人说望见了三神山,但船驶过,三神山如云雾般隐入水下,这实际上是方士们在海上观察到的海市蜃楼幻境。方士传言三神山中有仙人居住,上面云雾缭绕,鸟兽都是白色的,宫殿楼台皆以黄金白银铸造,内存不死之药。秦始皇派徐福带童男童女数千名人海寻药,据说飘流到东邻的日本未归,至今日本的和歌山县和青森县还有徐福漂海的传说。另派方士韩终带南方楚地的童男、童女从琅玡入海求仙,却到了韩国,至今韩国汉江一带城市与楚地的地名相同。青岛琅玡台为韩终人海遗址,却被误为徐福人海处,其实徐福人海处在河北黄骅一带(一云在连云港一带),和韩终不同。秦始皇多次亲自东游海上,考察方仙道传说的虚实,希望得到不死药,结果中途病死。汉武帝亦信方仙道,封方士齐少翁为文成将军,栾大为五利将军,并妻之以卫长公主,贵振天下。方士李少君以却老方见汉武帝,诱其炼制丹砂、黄金,并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于是汉武帝亲自祠灶炼丹作金,并派方士人海求仙。毫州方士谬忌献太一方,武帝又祭太一。公孙卿大谈黄帝铸宝鼎、泰山封禅、骑龙升天的传说,汉武帝听了形动于色,跃跃欲试地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夫妻子如脱踊耳。”这样,元封(前11O)时终于举行了封禅大典,这是方仙道一次重大活动。
秦汉方仙道的活动,一是传播和制造长生不死的神仙说,二是方士们展开传道、授徒、著书的宗教活动,三是研习和发展古代巫史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神仙方术。当时中国的古代神话大致可分为西方的昆仑山系统和东方的三神山系统。方仙道将这些古代神话改编为仙话,将西方的西王母和东方的黄帝都奉为神仙,将方仙道的方士安期生、羡门高、河上丈人、泰山老父等.包括武帝宠臣东方朔都尊为仙人,开辟了由方士修炼为仙人的途径。方仙道的方士都有师徒承传的道统和相互举荐的联络网。例如齐少翁和栾大同师,宽舒曾受李少君之方,河上丈人、安期生、黄石公、盖公亦有师承关系。又因墨家学派的侠士亦和方士合流,墨派中精于冶金制造行业的百工之士也加入方士集团,促进了方仙道中炼制丹砂和黄白变化之术的发展,墨派的帮会传统和严密的组织纪律也带进方仙道中,墨家鬼神思想和神仙信仰融汇到一起。当时方仙道的方术,大多来自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术,门类甚多。战国时代,燕齐方仙道以服食仙药、炼制丹砂黄白为主,师承安期生、羡门高。秦晋一带方仙道传习房中御女之术,以为男女双修可以得气、驻颜、延寿,崇拜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南方荆楚、吴越、巴蜀一带方士传行气、导引、吐纳、冥想之术,祖述王子乔、赤松子。秦汉以来方仙道逐步将三家方术融汇,皆宗承黄帝。黄帝不仅在酋山采铜铸鼎炼丹,而且传习房中御女秘诀,还向广成子学行气、坐忘之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