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作,自然要写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身为学生的祥宁当然离不开同学、班级、学校、家长这些元素,可供调控的排兵布阵的空间虽略显狭小,稍逊地利,但所幸是以一名身处其中的学生的角度落笔,这是写同类题材的大人们万难摹及的。天时人和俱全,所以她的作品能以独特的视角和特有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在少男少女的灵魂深处的写作。欢喜时的雀跃,悲伤时的泪水都充满着青春的气息,那样令人信服。早恋,历来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平日里察言观色稍有蛛丝马迹便会使尽心机围追堵截。读罢祥宁在《希望》一文里讲述的这个早恋的故事(与其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少男少女成长征途的一次小小的事故),不禁莞尔了,摇头叹息,唉,这帮孩子。你看,男孩女孩之间的好感来得多快,一次与男孩子小小的碰撞,就能在少女心头激起层层涟漪,继而激发出舞动的浪花,大胆地和对方联系。对他的人崇拜有加,对他的画惊叹不已,宛如一个傻丫头。更傻的还在后面呢,QQ聊天还不足以表达一片爱慕之情,竟然常常跑到楼下教室后门观察他座位的位置,竟然想会不会某天突然地震了自己能正好砸到他身上,看看,这内心的独白,是不是傻得有些不可救药了。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会望着打羽毛球的他发呆,大有心魂不定、茶饭不思的意味。在成人看来,这无疑就是恋爱了,是该施展各种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其悬崖勒马的时候了(想给家长们说句话,水在那里,风在吹拂,要想让水面不起涟漪怎么可能呢)。与大人们的神经兮兮相比,孩子却是那样轻松,“莫小爱,你是不是青春期啦?”“我一直都在青春期,只不过青春的气息好像更明显了。”这些明显是跟着感觉走的调侃的口吻。及至被问到是不是喜欢对方时,心才“咯噔了一下”,直到此时此刻,小小的心儿才开始追问自己的呆呆傻傻如醉如痴的行为举止暗示着什么。孩子们都是感性的,他们的行为远远地将理性甩在后面。家长若不了解这些,又怎么能和孩子沟通的。试想,文中莫小爱的母亲在日记或某种渠道知道她竟然渴望“突然地震能正好砸到他的身上”时,不知要唬成什么样,担心成什么样呢。倘若因此采取了不恰当的干预,想必一下子就把莫小爱推到了真正的早恋行列。因为他们在意识到了自己在早恋之后,也会矛盾会抗拒,听听孩子的这句话吧,“这个词(应该是早恋)在我的年龄不该出现却必然存在,我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做家长的注意了,孩子的这种感觉的性质及后果某种程度上是由你决定的,你说是早恋就是早恋,你说龌龊就是龌龊,你说高尚就是高尚。你越闹得凶,本已起了涟漪浪花的水面必定波浪滔天,小船必定迷失方向,结果越不能如你所愿。因为你把孩子的模棱两可的美好感觉和犹犹豫豫的矛盾庸俗化了透明化了,逼着他们去面对,去承认,去否定,去超越,你越是小题大做,就越会适得其反。小说中主人公的家长没有适时出现,故事以男孩的可爱懵懂、女孩的睿智的伤心而结束,巧妙而自然。如人所期,却有点点心酸,又会欣慰地默默叨念,谢天谢地。最后我要对文章中莫小爱的父母说几句,当孩子“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给我温暖,有一个人可以陪着我说话,有一个人会提醒我雪天路滑注意安全”的时候,您是否该及时以朋友以长者的身份出现了呢?还记得《北京人在纽约》中,已然堕入深渊无法自拔的女儿对父母亲愤怒的抱怨吗:“我需要爸爸结实宽大的胸膛,我需要妈妈温暖的胸怀,你们给过我吗?你们给的了我吗……”
而在《晒晒自己发霉的心》(以下简称《晒》),作者明是写一位得忧郁症的朋友,暗是用鞭子抽家长背脊,相信看过此文的家长在揪心的同时,都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自省状态: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处在那个昏暗的屋子,说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我喜欢黑暗”这样的话。现实生活中的家长,都忙啊!本事越大忙的越欢,走南闯北飞来飞去,且美其名曰:为孩子打天下,让他们生活更幸福。看到《晒》中那个可怜幽居的同学,不禁心头阵阵疼痛。让我们听听孩子对一味追求金钱和事业为幸福的家长的悲愤控诉吧,“让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晚上常常害怕得睡不着觉。”所谓追求幸福,不过是家长逃避责任甚至是只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不是吗,在文章开头作者交代了幢幢高耸的楼房,大大的喷泉,泉边还有秋千和滑梯,可以想像,能在这样高档的小区购得一所大得让女孩晚上都害怕的房子,足以说明女孩父母的富有。他们追名逐利的步伐丝毫都没有停止,而女孩在宫殿般的大房子中却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相反却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而得了忧郁症。漫长的寒假一个人躲在黑暗中睡觉发呆吃零食,屋里脏乱得连放一本书的空地儿都没有,可以想像女孩的父母有多久没回过家了,即便回来肯定也不往女儿的房间来。当代的父母啊,谁也不会怀疑你们的打拼是为了孩子,你们在为孩子积累财富,让他们吃得好喝得好,有社会优越感。但我要告诉你,即便你像帝王一样富可敌国,又能怎样?熟不知自古公主王子悲剧多矣。其实要让孩子幸福快乐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就像文中的“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