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注重“德”,一个人有“德”才会服人,有才无德,这样的人也许可逞一时之势,却不能把握历史的方向,最终还是会被历史所摒弃。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人们在选择自己结交之人时,也往往是以“德”为标准的。
周作人平时行事,总是一团和气,以德待人。在北京大学,他是以态度温和著名的。相貌上周作人中等身材,穿着长袍,脸稍微圆,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他对于来访者也是一律不拒,客气接待,与来客对坐在椅子上,不抬架子,细声微语地说话。几乎没有人见过他横眉竖目,高声呵斥,尽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都气歪。据说有个时期,他家有个下人,负责里外采购什么的。此人手脚不太干净,常常揩油。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1银元换460铜币。一次周作人与同事聊天谈及,坚持认为时价200多铜币,并说是他的家人一向就这样与他兑换的。众人于是笑说他受了骗。他回家一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把整包大米也偷走的。他没有办法,一再鼓起勇气,把下人请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现在没有许多事做,希望你另寻高就吧。”不知下人怎么个想法,忽然跪倒,求饶的话没出口,周作人大惊,赶紧上前扶起,说:“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
任大官时期,一个北大学生穷得没办法,找他帮忙谋个职业。一次去问时,恰逢他屋有客,门房便挡了驾。学生疑惑周在回避推托,气不打一处来,便站在门口耍起泼来,张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里屋也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得以上任了。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大骂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他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正是这种胸怀,正是这样的品德,为自身赢得了无尽的声誉,也为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名士。
人生在世,总会有许多风雨坎坷,怎样活得痛快,活得潇酒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只要你豁达些,有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以我之见,豁达才是人生的奥秘。”一位学者,这样认为:
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路是成天被名利缠得牢牢的,得得失失算得精精的,那还何谈豁达,豁达就要有点豪气,乍暖还寒寻常事,淡妆浓抹总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云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一回事。你就记住一句话: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符合时空条件,如果条件不是,那你就得认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唠叨这几句话就会轻松得多。“功名利禄四道墙,人人翻滚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长。”与其悲悲戚戚、郁郁寡寡欢地过一辈子,不如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地活一生,难道这不好吗?
豁达代表的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这个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光明。豁达的人,必是一条敢做也敢为的汉子,而决不是那种佝偻着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
豁达不是盲目的自我流露,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沈从文也好,马寅初也好,加在他们人生的种种不平、不幸,都被其博大胸襟和知识学问所涵盖,以及由善良忠直道义所孕育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战胜!“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如此的生命,还会有什么样的火焰山过不去呢!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种“德”。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至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他们会以德服人。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话,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人都必须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态度;在心理方面,每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换句话说,采取了这两种态度以后,你会容忍我的意见,我也会容忍你的意见,这样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这不仅是自由,更是开阔了我们的生存空间。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飞短流长怎么样,黑云压城又怎么样?心中自有一束不灭的阳光。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云开雾散,必定是柳暗花明的全新世界。相信天空是宽广的,走过去,前面便是一个天。
豁达是一种开朗,一种乐现,豁达的人,心大,心宽。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喜笑怒骂、大喊大叫中撕个粉碎。你说,世界上的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