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处于“休眠”状态;也可以在战时投放在战术和战略水域,处于隐蔽攻击状态,机动灵活,使敌人不敢贸然进攻;更可以通过对智能水雷状态的有力控制,启动或关闭海上不同位置的安全通道,其战术战略意义深远。
四是具有良好的隐蔽性。通过在水雷内安装可控制的“浮漂线缆”收放机械系统,实现水雷在水底的自由升降。在“休眠”指令下,水雷可沉入水下250米或浅海海底,可以有效地防止敌扫雷舰的攻击;在进入“攻击”状态时,它可以上升至水下50米或更浅。一组(暂定9发一组)智能水雷,不亚于一艘现代攻击型潜艇,造价却是它的1/100。它能将来犯的敌水面舰艇炸得粉碎,令其措手不及;如果能从战术角度对敌实施攻击,“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根据作战和防御的需要,可将智能水雷分为战术和战略两类,在这两类中根据攻击的目标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水上和水下两类。战术智能水雷一般在战时临时根据战术要求进行投放,它不论是水上型还是水下型,都有雷体耐久性差、指令交互距离短的特点。战略智能水雷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做好防御投放,并处于休眠状态,随时能够接受攻击指令。它一般在水下停留时间长达几年或十几年,作战水雷交互距离很远,国家远洋重要航道或战略海区都应该部署,随时能“激活”,防患于未然。
激光战机
美国军方1996年与波音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其开发一种装备激光武器的战机,用以击毁敌方的弹道导弹。这就是ABL项目。2005年,波音公司已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完成了对战斗指挥、激光控制等部件的测试。
按设计构想,这种战机将以波音747-400型飞机为基础装备一门拥有超过一兆瓦功率的激光炮,可以在数百千米外一举摧毁敌方刚发射升空的弹道导弹,同时把信息传送给后方,以便导弹防御体系的其他作战部队及时作出反应。
激光战机所瞄准的是目前弹道导弹最虚弱的“软肋”。弹道导弹在刚发射升空时,速度相对比较慢,且弹头与推进火箭尚未分离,目标较大。因此,这是弹道导弹最易受攻击的阶段。
作为ABL的一个附属项目,波音还在开发一种以地面目标为攻击对象的激光战机,被称为“先进战术激光”(ATL)项目。该公司打算在一架C-130型运输机上装备激光炮,用来攻击地面目标。
与ABL不同的是,ATL并不完全以摧毁为目的。C-130上既可以装备拥有杀伤力的高功率激光炮,也可以装备低功率激光炮。与传统的炸弹、导弹相比,低功率激光武器可以在解除敌人战斗力的同时避免误伤平民。
波音公司负责“机载激光武器”项目的主管格雷格·希斯洛普说:“日本人对ABL很感兴趣。我们正在研究,日本工业界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入。”
日本2003年宣布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计划部署的导弹防御武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日本现有“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进行改造,配备改进后的“标准”3型拦截导弹,作为海基拦截平台;二是从美国购入改进后的“爱国者”3型导弹,作为陆基拦截平台。
近年来,美日在反导武器研制领域的合作越来越深入,美海军“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的“标准”3型拦截导弹装的就是日本制造的弹头。如果日本能加入ABL项目的开发,就可以获得空基拦截平台,从而构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反导体系,进一步增强对亚太邻国的军事优势,加快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
美国积极拉日本入伙,从战略的角度上讲,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日军事同盟,利用日本作为前哨基地,一旦出事可以直接出动飞机作战,抓住对手导弹的“软肋”,把对手的导弹封杀在“家门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威慑能力,并降低自己的损失。从成本和技术的角度上看,美国则是想利用日本在某些领域的先进技术,并让日本分担高昂的研发费用。
虽然美国自称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只是为了对付几个“流氓国家”,但作为在弹道导弹数量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俄罗斯绝不会轻易相信。
不过,俄罗斯自认为有“王牌”在手,曾胸有成竹地表示,对美国从海洋到天空的种种反导手段不犯憷。
俄罗斯新闻社发表评论说,无论美国现在部署了什么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新型弹道导弹都能穿透其防线。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俄罗斯拥有不畏惧任何人的导弹。俄罗斯新闻社指出,普京虽然没有明说,但专家们都知道,他指的就是俄罗斯的“白杨”-M型洲际弹道导弹。
这种导弹能从固定发射井发射,也可以从公路上发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非常强。美国正在加快部署早期预警雷达,并在靠近俄罗斯的地区部署拦截导弹,以求能在导弹刚发射升空时就将其摧毁。但“白杨”-M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加速能力超过了此前的洲际弹道导弹,并且拥有数十个辅助发动机和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可以使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