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鹰”有“大气层侦察卫星”之称,机上装有光电、高分辨率红外传感系统、CCD数字摄像机和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传感器重100千克,工作在04~08微米的可见光波段;红外传感器工作在36~50微米的中波段红外波段;合成孔径雷达重290千克,工作在X波段。“全球鹰”能在2万米高空穿透云、雨等障碍连续监视运动目标,准确地识别地面各种飞机、导弹和车辆的类型,甚至能清晰分辨出汽车轮胎的花纹;对于以每小时20千米到每小时200千米速度行驶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7米。
“全球鹰”一天之内可以对约137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进行侦察,它经过改装可持续飞行6个月,只需1~2架即可监控某个国家,最终达到监控全世界的目的。
“全球鹰”于1994年开始研制,1998年3月样机试飞,2001年春天才通过了系统设计,11月就匆匆投入了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行动。在阿富汗战争中,“全球鹰”无人机执行了50多次作战任务,累计飞行1000小时,提供了15000多张敌军目标情报、监视和侦察图像,还为低空飞行的“捕食者”无人机指示目标。
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全球鹰”再次出征。战争中,美军只使用了2架“全球鹰”无人机,却担负了452次情报、监视与侦察行动,为美军提供了可靠的战场数据。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全球鹰”执行了15次飞行任务,提供了4800幅图像。美空军利用“全球鹰”提供的目标图像情报,摧毁了伊拉克13个地空导弹连、50个地空导弹发射器、70辆地空导弹运输车、300个地空导弹箱和300辆坦克。
预警机
美国E-2预警机
美国E-2预警机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舰队设计的空中预警机,是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耳目。E-2预警机主要执行搜索、指挥及管制舰载飞机的工作,用以保护航空母舰战斗群。
该型飞机于1965年初期开始服役,在越南战争中首次露面。美国海军有12艘现役航空母舰,其中的任何一艘皆有1个5架E-2C预警机中队,目前美国海军总计有18个E-2C中队。
E-2A在1960年4月初次试飞,1965年开始正式服役,1967年停产,总计生产62架,其中51架换装为E-2B。
E-2B是E-2A的换装型号。换装的部分包括比较新的电脑,并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及加大机尾的2个垂直舵。46架E-2A型换装完成于1971年12月。
E-2C在1971年1月初次试飞,1973年12月开始服役。美国海军总计订购了166架,1971年开始生产,1996年全部交货。
E-2C是为美国海军设计的全天候飞机,在两三万米的高空可以搜索、追踪及管制200千米半径以内的空域及水面上的飞机。它的电子仪器可以同时追踪2000个以上的目标及管制40个目标的拦截工作。E-2C预警机具备极强的指挥与预警能力,是目前美国海军装备的主要预警机种。
美国E-3“望楼”预警机
E-3“望楼”预警机是美国波音公司在波音707民航机的基础上改装的第三代预警机,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复杂、性能最好的预警机。
E-3的研制始于1975年。1977年3月,美第552空中预警控制中队接受了首架E-3预警机。E-3的主要型别有E-3A、E-3B、E-3C、E-3D四种。
E-3机背上雷达罩直径91米,厚18米,用两个支柱支撑在离机身33米高处,对低空飞行目标,探测距离达320千米以上,对中空、高空目标探测距离更远。E-3能将收集到的战场信息适时地传送给不同的部队,这些信息包括敌机敌舰和友机友舰的位置和航向等。
第一阶段(1981—1989),主要集中在使机载监视雷达具有海上监视能力。将E-3A改成E-3B/C,E-3B采用改型的AN/APY-1雷达,增加了部分海情的海上监视能力;E-3C采用AN/APY-2雷达,具有在任何海情下监视目标的能力。
第二阶段(1989—2003),主要提高机载雷达探测和追踪小目标的能力。根据雷达系统改进计划,改进后的雷达对巡航导弹的距离可提高到370~463千米。此外,还提高了电子战支援系统的探测精度和灵敏度,并增强抗干扰性能和扩大可使用的信息种类,而且改进了计算机,提高了导航精度。法国“大西洋”ATL2反潜机
“大西洋”ATL2反潜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在北约组织早期的“大西洋”ATL1反潜飞机的基础上发展的远程海上巡逻反潜机,主要用于发现和攻击潜艇和海上目标,也可以执行空中预警、运输、侦察以及空/海救援等任务。
“大西洋”ATL2反潜机的论证从1977年7月开始,1978年9月开始研制发展,由“大西洋”ATL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