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第6章 军舰(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军舰(1)(1 / 3)

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

“林肯”号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第五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以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名字来命名。“林肯”号隶属于太平洋舰队,编号“CVN72”。

“林肯”号航空母舰上装备有“海麻雀”导弹和密集阵武器系统,载有约80架战斗机和支援机,其中大部分为FA-18“大黄蜂”和F-14“雄猫”歼击机,其余是EA-6B“入侵者”电子干扰机、S-3B“北欧海盗”反潜机、E-2“鹰眼”预警机等。“林肯”号航母编队系统比较完善,各类舰种协同作战能力超强。

1988年2月13日“林肯”号下水,并在1989年11月11日开始服役。

1990年9月“林肯”号转移到太平洋,1991年5月在海湾战争中前往波斯湾。

1992年初,“林肯”号支援了南方守望任务,监视伊拉克南方的禁飞区。

1993年10月,“林肯”号前往索马里的沿海地区,协助联合国在当地执行任务。

1995年4月,前往波斯湾,再次协助执行南方守望任务。

1998年6月,开始第四次部署任务,同样是前往波斯湾协助执行南方守望任务。

1999年,“林肯”号参与了几次美国海军的内部演习,接着再次前往波斯湾协助执行南方守望任务。

2002年7月20日,“林肯”号前往支援恒久自由行动,并再次支援了南方守望任务。

2003年,参加伊拉克战争,“林肯”号的机队和其战斗群一同参与了最初对伊拉克的轰炸行动和空袭。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时,“林肯”号正停留在香港,之后前往受灾严重的苏门答腊西海岸协助正在进行的国际性救济和救援行动。

2005年1月,“林肯”号离开了印尼。在公共海域,“林肯”号继续为印尼提供人道援助直到同年2月4日。

法国“戴高乐”级航空母舰

“戴高乐”级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的第一种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采用核动力的中型航空母舰。

1980年,法国海军正式提出了代号为PA-88的航母建造计划,以取代舰体老化、设备较为陈旧的“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在接下来的4年中,法国海军通过技术论证,最终确定新型航母为核动力、中型、搭载固定翼飞机的新型航母,并以法国已故总统夏尔·戴高乐的名字为新航母命名。

和其他中型航母不同,法国海军没有为“戴高乐”级航母单独研制核反应堆,而是将两艘法国导弹核潜艇已经装备了的K-15型反应堆直接搬到了航母身上。这种“偷懒”的设计让“戴高乐”的航速比常规潜艇的30节速度还慢(只有28节)。

“戴高乐”级航母继承了法国军舰一贯的艺术特性,舰体光洁流畅,富有现代气息。为了迎合法国海军倡导的隐身性,“戴高乐”级从舰体到上层建筑全部进行了隐形处理,大大减少了雷达和红外线反射截面,堪称完美的“海上艺术品”。

由于“戴高乐”级航母的载机数量只有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一半,因此该航母只在轴向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安装了两部美国的C-13型蒸汽弹射器,最大弹射距离为99米,足以将法国海军所有现役飞机送上蓝天。由于C-13型蒸汽弹射器可以每隔20秒送一架飞机上天,航母上的40架作战飞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飞离母舰。

“戴高乐”级航母的标准载机方案是30~33架“阵风”M型战斗机、3架E-2C“鹰眼”预警机、4~6架“黑豹”反潜直升机,攻击能力直逼“尼米兹”级航母。此外,“戴高乐”级航母还装有多种以防空为主的舰载武器,其中“紫菀15”“西北风”防空导弹再加上舰载20毫米防空高炮构成了一道防空“天网”。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1983年2月22日,苏联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该舰又被称为11435级。“库兹涅佐夫”号航母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有意思的是,该舰在建造中先后有过几个名字:“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勃列日涅夫”号和“第比利斯”号。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该舰最后被定名为“库兹涅佐夫”号。

“库”舰装载了强大的防空火力:主力为4座SA-N-9垂直发射防空导弹,每座有6个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备弹8枚,总共备弹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嘎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系统配置为2座30毫米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导弹,火炮射程2500米,导弹射程8000米;此外,还有AK-630型6管30毫米炮4座,射程2500米,发射效率为3000发/分。

作为反潜武器,该舰在舰尾两舷处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联装火箭深弹发射器,射程12000米。其电子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