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从春到冬谈养生> 第36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7)(1 / 3)

现在的粽子真是名目繁多,糯米中包夹有火腿、蛋黄、红枣、豆沙等等,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但糯米属黏食,往往不易细嚼,加之糯米蒸煮后又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增加了消化酶的负担,因此有些人不宜多吃粽子,如:

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上述病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老年人和儿童。粽子用糯米制成,黏性大,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功能弱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用来包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含有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在古代,五月俗称恶月,恶读悟,是深恶痛绝的意思。传说因为这月里常常瘟疫滋生,邪魔逞凶。因此,端午节还有挂艾条、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笔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毒。”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用。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且具有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于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谚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说法。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之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害虫。

俗语有“端午到,插艾蒿”的说法。艾蒿昧辣,属于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等昆虫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民间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艾蒿以辟邪。有的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有的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称为艾虎。还有的是将黄纸剪成虎形,和艾叶一起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形式各种各样。家庭每个成员,则是人人耳朵上戴一枝艾蒿,妇女多插在头上或缠在辫梢上,同时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端午节早晨,太阳出山以前,要从河里提回一桶净水,浸以艾叶,以供全家洗手洗脸,据说可以辟邪驱毒。总之,端午节期间,无处不见艾蒿踪影,艾蒿成了家庭院落的主要装饰品了。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中秋”二字,按照古代历法的解释,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七、八、九月为秋季,一季分孟、仲、季),所以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八月十五定为节,因而叫“中秋节”或“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明而圆,最为美丽。人们把月圆看做是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佳节,少不了会吃月饼,以示团团圆圆。在人们的食用中碰到最多的则是怎么吃法——即吃月饼的学问。

吃月饼要细嚼慢咽,品出味道,采取先咸后甜,要做到吃饼饮茶,吃咸月饼以饮乌龙茶为好,吃甜月饼则以饮花茶为妙;再者量要适宜,质要新鲜。

月饼含高糖、高脂肪,六种人不宜食:

一是糖尿病人,因月饼含糖量高,吃后会使血糖急剧升高、病情加重,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更应禁食。

二是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因月饼是高糖、高脂食品,食后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减慢,血压增高,同时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甚至会诱发心肌梗塞。

三是胃病患者,食后可使胃酸大量分泌,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四是肾炎患者,有些月饼用咸味配制,吃过之后会因饮水过多而加重肾脏负担。

五是胆病患者,月饼是一种油腻食品,吃后会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滞留,多食会加重病情。

六是痤疮患者,痤疮的发生与糖、脂肪摄入过多有关,食后可使皮脂腺分泌增加,加重病情,难以治愈。

有时,会遇上中秋节和国庆节一起放了个长假,对于许多连日忙碌的上班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放松的好机会。有的准备借出游之机或聚餐之际“大开吃戒”,有的早已计划过把“玩瘾”,但是,应科学地对待长假,不要吃掉、玩掉健康,患上“节日病”。一些人由于应酬、聚会,玩乐机会增多,甚至比平时工作还累,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容易发生乐极生悲的情况。

然而,许多人度完了节假日、双休日,到上班日却无精打采。休而不闲、休而不空、不放松,甚至累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