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达旦,避免过于疲劳而损害身心健康或导致旧病复发。
再次,情绪勿过激,远离高血压。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开朗,忌为琐事而着急、生气、烦躁,绝不能因事不称心而大发雷霆,大多数心肌梗死、中风患者发病前常有情绪激动表现。
注意血压变化,忌有病停药。高血压是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收缩压超过25千帕,舒张压超过15千帕时,出现脑出血危险性增加5—6倍,而收缩压低于7千帕时,产生脑供血不足,易出现脑血栓,血压不稳定时也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测血压,并按病情需要坚持服药,避免因节日停药而发病。
因此,只要年节重视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就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使您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幸福、愉快、健康的佳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花灯节、“灯夕”。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和春节相接,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所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一年明月打头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天晚上,天上一轮明月高悬,地上万家团圆。因此古人又把元宵佳节叫做团圆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必须要合家团聚的,以预示一年的幸福圆满,不分不离。
吃元宵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项目。元宵在南方称做“汤圆”、“水圆”;在宋人陈元靓的《岁时广记》里称为“元子”;在周密的《乾淳岁时记》中称为“乳糖元子”;在明代《大明统一赋》中称为“糖元”,都是取全家团圆美满的意思。以元宵为礼物送人,则表示对团圆的祝福。真可谓团圆月下团圆人,团圆人前团圆子。又有宋人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元宵是用糯米裹糖、芝麻、果仁馅的一种食品,意在祝一家团圆和睦,康乐幸福。主要原料是糯米粉。糯米性平味甘,能补虚调血、开胃健脾、益气止泻。若配以不同的馅,则有不同的食疗功效,是老少咸宜、滋养保健的上佳食品。如黑芝麻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可治脱发、须发早白、腰膝酸软、便秘;核桃润肺益胃、补血养神,能养颜、健脑、乌发,可治肾虚遗精、产后体弱、慢性咳嗽;玫瑰理气解郁、活血散府,可治肝胃气滞、风寒痹证、吐血、咯血及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红豆沙能利水除湿、活血排脓、解毒消肿,可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痈肿。人们可根据各自口味和身体状况选择自己喜欢的馅料。
不过,从超市购买的元宵多是糯米面作皮,芝麻、枣泥等加糖、油脂作馅,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元宵既难以消化,又高糖高脂,所以老人、儿童、糖尿病者、高脂血症者、胃病者等都不宜多吃元宵。如能自己动手,制作元宵,不妨将元宵的馅料“改良”一下,把蔬菜汁、绿茶汁、水果汁等和人糯米面中,馅改为绿豆、红豆、红薯、胡萝卜、一水果等,并且不用糖、油脂拌馅。这样做出的元宵,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最主要是健康,即使是有糖尿病、高血脂或胃病的人也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同时,也可从中体会到动手的乐趣,更可放心地吃到健康美味。
但元宵不宜与酒、浓茶和油炸物一起食用。因为酒、浓茶和油炸之物会使元宵的黏性增大,淀粉、蛋白质凝固,还会使人体的消化液渗透减慢,导致食物滞留在肠胃之内,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端午,也叫做“端五”或“重五”。“端”是开始的意思。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一年十二个月的初五都可以称为“端五”。因为在农历中五月的别名称为“午月”,所以“端午”也就专指五月五日了。
相传端午节吃粽,是以此纪念屈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这是最早的粽子了。今天的粽子有很多的口味,满足了各种人群的口味和爱好。南方多以豆沙、枣泥、鲜肉、火腿等为馅,北方则以北京江米小枣粽为佳,馅心多为小枣及各种果脯。如今,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也是独具风格的方便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