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极大问题。
张某是机关领导干部。年过五十以后,常感人生没有意思,空虚无聊,精神抑郁,常失眠,他自述如下。
“常言道:时光如箭,逝水流年,有钱难买人不老。人要不老多好,然而自然界的永恒规律总是春秋代序,岁月难再。今年我已五十有二,转眼间已是走人生下坡路的年龄了。”
“听说现在有人将五十岁的年龄的人仍然划入青年的行列,我是举双手赞成,可惜似乎与习惯不相符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也还有待来日,我恐怕难享这荣光了。我觉得,年过半百,那真不是滋味。”
“年过半百,首先难以回避的是外貌上所反映的岁月催人老。不仅皱纹悄悄地爬上了脸庞,而且白发频添,走路时腰板也不那么直了,步履更难有年轻人那么轻快了。总之,老了!外表形象的这种从量变到质变,开始时自己尚不知觉,可是经不住外界的不断提醒。最初听到称我老的,是前两年一天早晨上街买菜,一个卖肉的大老远就喊:‘老头子,要瘦肉么?’当时听到,悚然而惊,油然而怒,心中骂道;‘你这杀猪的,瞎了眼!’可是有一次挤公共汽车,正好站在一个学生伢子边上,这学生伢子朝我望了望,腼腆地站起来,说:‘老同志,您坐。’我那心中的滋味真无可名状,既感谢孩子们学雷锋懂礼貌、心灵一片纯洁;又感叹自己竟已到了被孩子们‘尊老’的年龄了。然而,难道自己真老了么?私下总不服这口气。但最近单位一小青年结婚,几个人到他家去吃喜酒。这小青年家刚刚才会呀呀学语的小侄女分门别类地对来人称呼:‘叔叔,阿姨,伯伯’,称呼到我时,居然是;‘爷爷!’童言无忌,这是最公正的也是最权威的评判了,对着孩子我无言以对。”
“年过半百,体质也有明显的变化,总感到这精气神儿一年不如一年,而家中的药瓶子又一年多于一年。晚上外出,老伴总要关照一句:当心点。过去风风火火惯了,哪有这句话来着,可现在这句话虽听着心烦,但又感到并非多余。首先这眼睛就没有过去那么尖,能不当心么!”
“年过半百,最感尴尬的是工作上的事儿了。现在六十岁退休,对我们这种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有一句最形象的民谚:提拔嫌老,退休嫌早。据说现在年过半百的还在领导岗位上的人,正好处在‘踩杠’年龄,每年人事调整最怕上级想到自己。一想到,就坏了。一通知谈话,就完了。所以每年人事变动,如果‘摸’不到,就有漏网之鱼那种大难不死的感觉,和青年人希望引起领导注意的心情真是迥然相异。说句实在话,难道年过半百,还恋占位置么?或许是,但也不尽然。反正还有几年就要退下来了,迟早的事。主要是退居二线后,那滋味儿,真够受的。做了调研员,名为领导层,可又不是领导,而现任领导又不好给老领导分配什么实在的工作,若开领导班子会,人家是请你参加好呢?还是不请你参加好?你每天按时按点来上班了,要做的事就是通过‘调研’提点建议,提多了,又怕讨人嫌。索性开明一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是一辈子工作惯了,还没退下来,就这么自由散漫,心中那个烦躁真甭说了。所以人过半百后工作的那十年,是一生工作中最不尴不尬、最为难的十年。”
这位患者从心理病理学的角度来讲是患有由精神支柱丧失和错误的认知引起的异常心理中的空虚心理症。其表现是恐老畏老,否定一切。他对“老”的畏惧对年龄的在乎已到神经质的地步。故导致精神抑郁,神志恍惚,经常失眠。这是一种严重的空虚心理症,如不及时治疗,易演变为精神病。
根据患者的情况,心理医生决定采用自我调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并辅以药物治疗来医治其空虚心理症。精神空虚,一损国家,二害集体,三害自己。必须见其危害,通过社会努力与自我调适加以克服。根据空虚心理产生的原因,只要个人主观努力。讲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精神空虚是可以克服的。其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指导患者,对社会生活持一种较为现实的态度。
其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或者学习琴棋书画。
其三,要求患者多读名人传记。
其四,磨练意志,提高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把握自己命运和行为的能力。
其五,指导患者闲暇时运用音乐来调节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同时配合使用抗焦虑和镇静安眠的药物进行治疗。
首先,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引导,让他对社会生活抱有比较现实的态度,让他放弃人到五十一切无用的偏见:“社会现实生活是多样的,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要看主流,看社会发展的方向。绝不能以偏概全,只看消极的方面,而不求上进,萎靡不振。还应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接受现实,正视现实,改造现实。人老是自然规律,不能因为人老就万念俱焚。人老有人老的优势,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智慧积累都是青年人难以比拟的,即使不能亲自担任领导工作也能出谋划策奉献余热。要善于找到每一个年龄阶段自己的位置,生活就变得充实有意义了。古有苏老权,二十七岁始发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