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也是自然的规律,然而,这位局长却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他始终沉浸在以往的岁月里,留恋昔日的忙碌和辉煌。但现实的情形是他的门庭冷落了,再也无人来请示汇报了,两相对照,他感到无比的苦恼和沮丧。他陷入了极度的失落情绪之中。
强烈的失落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焦虑和不安,意味着彻夜的失眠,意味着食欲的严重减退,意味着身体的消瘦,意味着抵抗力的减弱和免疫能力的降低,意味着离幸福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就这样,这位局长在退休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这无疑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揭示出的深远意义就是——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
其实,这位局长只要换一种心态,他就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绝不至于使自己的人生走到尽头。
十多年前,有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芙蓉镇》,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芙蓉镇去打扫大街。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时,他就拿着扫帚不停地扫起来。他没有怨言,也不感觉疲倦。他为何能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呢?秘密就在于他有一个好心态。他对别人说,其实扫大街就在于一个心态,如果你感觉到扫大街是一种惩罚,你就越扫越痛苦;如果你将扫地视为跳舞,那么,你就会从中得到许多乐趣。这位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他把扫帚当成了舞伴,在清晨冷清的大街上,跳起了人生的华尔兹,他顶住了命运的不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所以,当人生面临重大变化之时,心态的力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我们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好心态就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健康;如果我们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局长一样,那么,坏心态就会让我们失去幸福和健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身体不健康并不一定由食物引起,更多的是由于自己的心态。肉体上的化学反应常常由于感情的激发而产生,如果心灵长期处在沸腾状态,肉体的所有部分均会开始衰弱。譬如,人如果处在焦虑过度的心态之中,就会心跳速度加快,导致心律不齐,甚至造成“心绞痛”;人如果时常处在紧张的心态之中,就可能造成心血管血流不畅,即一般所说的“冠状动脉血栓症。”同时,焦虑和烦躁心态也容易让人感染上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因此,怨恨、憎恶、嫉妒、自卑、失落等一切消极心态,都是引起身体不健康的原因。
一个人要有一个好身体,首先就必须拥有一个好心态。莫茨小姐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她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于1983年移居美国,开始时在休斯顿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当时那里正是内战战场,曾有34名记者在这里丧生。莫茨逗留六个星期后,已习惯了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击穿CNN采访车的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虽然没有穿过致命的动脉,但却掀掉了她的半边脸,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被打断。送到诊所时,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经过二十多次手术后,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时的她,下腭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减轻了八公斤。令大家吃惊的是,这时她还对采访记者说:“我已经要求重返萨拉热窝,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
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我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毫无疑问,莫茨小姐之所以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就是因为她拥有积极的心态。
(九)有健康才有未来
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热爱自己,热爱身体,不忽视健康,你就可以得到它!
并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我们的。生命就好比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但是终究不能带走它。
保证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的巨大工程,它需要具有生命全程的最佳设计,将人们生存的优势调整到一流状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年龄还不到40岁,但看起来却显得老态龙钟,精神憔悴。他们开始工作、创立事业时也有着巨大的资本,比如强健的体魄、雄壮的体格和智慧的脑力。但是,他们在功成名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不再去追求成功,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久而久之,引发许许多多的病症,将原有的资本挥霍得一干二净,最后成为一个失败者,再也无法显示伟大的力量。
还有不少人,由于日趋紧张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意识,迫使他们付出高额的健康成本来适应生存的需要。他们终日东奔西走,忙忙碌碌,日夜工作,不注意积蓄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资本,不注意保持自己强健的身体,操劳过度,使自己的年龄正处于黄金阶段、事业处于巅峰时期,却大病缠身,卧床不起,最后病逝。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宰相诸葛亮,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都是由于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的典型例子。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小渊惠三,他们的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固然值得我们敬仰。但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