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究发现,在普通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平均受到10次批评,才会得到1次夸奖和鼓励,这种现象正是孩子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容易当众批评孩子,并认为只有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才能“长记性”,之后才能更好地改正错误或在众人的监督下不断进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就是说孩子经常得到肯定和表扬,才会更加自信地面对一切。家长当众批评孩子,只会加倍损害他的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甚至让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或时常生活在羞愧、恐惧之中。
8岁的男孩小坤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这样,小坤到8岁时连被子都不会叠、袜子都不会洗,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他都完全不会处理,而且性格比较内向。
不久前,小坤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小坤帮忙给客人倒杯水,结果小坤不小心将杯子摔碎了。于是,爸爸很生气,当着客人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小坤,不仅说他“笨”,还斥责道:“赶快回你房间待着吧,以后再这样,就别怪我打你!”
受到爸爸批评的小坤羞愧极了,他回到自己房间后就躲在一个墙角上偷偷哭泣。那天以后,小坤每次和爸爸单独相处都很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受批评的次数就越多。最近,小坤竟然对爸爸产生恐惧感,不敢接近他,有时甚至会做噩梦。这时,小坤的爸爸妈妈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决定赶快想办法重树孩子的自信心,不再用批评声包围他。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就愈看重自己的名誉,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他们便会失望,会无地自容,他们的名誉会受到打击,因而他们设法维护好评的意识就愈加淡薄。
所以,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千万要避免当众批评孩子,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对其进行赏识教育,要学会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挖掘他的每一份潜力,并时常告诉他“你真棒”。这样,受到肯定与表扬的孩子就会为了维护这些好评而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有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信心与动力。
当然,孩子都有各自的缺点,也常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时,家长可以通过善意的批评来指出孩子的过失与不足,并指导他不断改进,但绝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便严厉斥责或当众批评孩子。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把孩子当“私产”,从思想上真正尊重他,给他留“面子”
对家长而言,孩子并不是自己的“私产”,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更需要家长在身边时刻支持他、鼓励他,而不是动不动就批评、责罚。很多时候,家长过多的批评教育非但不能让孩子“长记性”,反而会让他失去自信,甚至开始从心理上惧怕或厌恶家长,认为家长不疼爱他。
2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做错事时要在私底下批评教育他
任何时候,孩子做错了事,家长都应先冷静下来,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有外人在场,就不该立即指责孩子,而应将其带到无人处再批评教育。
另外,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待许多事情的态度会与家长不同。因为这样,孩子做事往往都有自己的原因,这些原因在家长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对孩子而言或许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如果家长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就当众批评孩子,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很可能冤枉了孩子,使其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所以,家长批评孩子之前还应想办法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3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
有些父母的“家长作风”比较严重,在孩子面前往往要表现出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孩子反驳他的话、反对他的意见。而当孩子犯错或没有办好某些事情时,这种“家长作风”就会有更明显的体现,如父母的批评不符合事实,孩子想作出解释时,他们可能会更严厉地斥责孩子,说他是在狡辩或顶撞家长。
但事实上,如果家长不给孩子一个申诉、解释的机会,孩子表面上虚假地接受批评,心里却觉得十分委屈,长此以往,亲子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疏远,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打击。
4批评孩子忌“秋后算账”
家长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除不能当众批评外,还注意不能在清晨、吃饭时和睡觉前斥责他。
在批评孩子之时,家长要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是东拉西扯地算旧账,把许多天前甚至一年前、两年前孩子的过失都“搬”出来。这样既失去了这一次批评的意义,又将事情搅和得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增加了孩子心中的消极抵触情绪。
细节100:要孩子控制情绪,自己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