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哈佛精英课> 第28章 拥有梦想——让生命不息(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拥有梦想——让生命不息(5)(1 / 2)

还没等父母张口谈学费,丹尼主动请求,不必再为筹集学费犯愁了,他已经向有关的机构申请资助,如果获得批准,就可以去印度留学,钻研佛法,那样可减轻家里的负担,印度的环境也更有助于学习,一举两得。听到这番话,丹尼的父母目瞪口呆,全傻了:这哈佛是怎么回事,才一年的工夫就让一个体贴懂事的孩子走火入魔似的变了个人,成了愚蒙固执的玄奘?

其实,这个想法是丹尼在进入哈佛以后才开始逐渐形成的。从丹尼懂事以后,他十几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进入哈佛为目标的。除了上学读书以外,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丹尼都必须学琴、学画、学踢球、学游泳,不为别的,只为增强进入哈佛的竞争能力,就连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课余之后做的义工,也是为了满足哈佛对学生的要求。没有神圣,没有乐趣,只有赤裸裸的功利,这让丹尼感到非常痛苦。丹尼不能理解,趋利避害的确是人的本能之一,但是人活着仅仅就是为了满足生物的本能吗?如果没有功名利禄这些好处做动力,一个人究竟还能走多远?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对佛学的兴趣让丹尼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去印度的信心。

做父亲的冷静下来,认真听完了儿子的想法后,不仅理解了儿子,而且很感动。其实人在年轻的时候,谁没有一些功利之外的理想呢?谁没有对于真理的渴望呢?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功利就占据了全部的理想和渴望,推动着自己走上了以“好处”为目标的这条路。行色匆匆疲于奔命,蓦然回首,不能不百感交集啊。十九岁的丹尼,敢于抛弃利害的算计,坚定地走向理想之路,身为过来人,除了为儿子祈祷祝福给他支持外,还能做什么呢?

在哈佛自由、包容、求实、和提倡个性、鼓励独立思考的学术气氛的熏陶下,丹尼看到了过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把向着功利无限开放的心思意念,转移一部分用来追求真理,认识真理。

每个人都是鹰,能飞多远,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只有一个方式,对幸福的追求也不一定只有一条道路。由此可见,哈佛神学院的那位学生,并非怪人,而是真正的大智大勇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呼唤,听到的都是旁人在耳边的乱吵。

在我们的身边,至今还有人常常喜欢拿“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的名言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其实,想当元帅的士兵,也许是个好兵,但不一定永远是个好兵。你可以问,当得到了元帅之位后,他还有什么理想呢?也许没有了,所以就不再努力了,套用武侠小说里的一句话,就是对于一个高手而言,最可怕的事情不是遇到比他更厉害的人,而是天下再没有他的对手。因为对手就像一个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就有活着的意义,一旦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和活着的意义。那么如何让这个目标永远立而不倒呢?那就是要把自己而不是别人当做目标,要在心中有一个理想和信仰,而不是某个职业,这样就有了一个精神上的终极目标,你就不会因为物质上的满足而使人生停滞,不会因为物质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抱怨终生,因为心中有一个信仰,即使生活艰辛,你也能在苦中享受到乐趣;即使生活富足,你也能得到不竭的动力。因此,武侠小说里也说:一个高手,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在现实中,一些学生考上了大学,就认为已经把将来的饭碗捧在手里了,这样,一跨进大学门槛,高考时的奋斗精神也就开始消退了,于是大学期间不再学习,不再有明确的目标。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又面临着种种现实问题,再次迷茫:什么适合我,我该选择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他们左右彷徨却不能找到答案,最终让青春在徘徊中流逝。

其实这些状态,正说明了人的理想的缺失,对自我认识和信仰的缺失。一个真正有信仰、有追求的人,以对实现人生意义的终极目标为志向,通过职业、理想等来体验人生、充实自己、挖掘自己、实现自己,唯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大成功。

你有理想吗?你有一个怎样的理想?你能从你的理想中获得什么?除了金钱,是否还有幸福、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和一种信仰?无论是怎样的,我们工作都不仅仅是为了工作。

明确自己的爱好

如果你没有爱好,就要去找,找不到就不要罢休。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人把他的所爱确立为一个理想、当做一份事业的时候,他才能从中获得满足,才能有所成就。一般来说,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目的就越明晰,动力也就越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相反,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爱好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都不清楚,那他就无法把精力集中到一点,把热情投入到一项活动中去,或者因为没有目标而犹豫不决,这样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