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哈佛精英课> 第26章 拥有梦想——让生命不息(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拥有梦想——让生命不息(3)(1 / 3)

西方有一句名言:上帝只帮自助者。而现实中,很多人会抱怨人生的不幸与社会的不公,抛弃自己的梦想,随波逐流。要明白,其实是你首先放弃了自己,然后社会才抛弃了你。记住:社会愿意为每一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但前提是你自己肯于努力,是优秀的人才。

人生没有回头路

人生就是在进行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理想一旦选定,就要执著地坚持下去,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

理想是人为之奋斗的精神源泉,执著于最初的理想能让人孜孜不倦,充实一生,活出生命的价值。哈佛的学生来到哈佛,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该往何处走。因为哈佛教学资源丰富,在体制上给学生们以最大的自由,这使学生们能够在学校自由地培养和发挥自己,但是他们也往往因此面临着艰难选择:我该选修哪一方面的课程?我该以什么作为我的主攻方向?我该搞科研呢,还是该走向政界?为此哈佛用一个故事告诉学生:选择要慎重,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长满苹果树的果园,要求大家从果园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中间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自己最满意的果子了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大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哈佛告诉它的每个学生,人生就是在进行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理想一旦选定,就要执著地坚持下去,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仍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的懵懂时期,也是开始选择人生目标的时期,我们该怎么选择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呢?或者说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

学生时代,我们基本上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过《我的理想》一类的作文,结果是“想当科学家”、“想当作家”的大有人在,基本上没有“想当农民”、“想当工人”的。如果真的按人们的愿望去编制社会运行结构,那么,这个世界是不是只剩下“科学家”和“作家”两类人群?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资源配置上都有优劣之分,利益分配上都有多寡之分,社会制度的运行固然要着力推进均衡化,但社会的个体成员在对自己未来的设计、职业的定位上,在共建共享社会资源的过程中,更应当具备一种理性的、合作的态度。“要做就做最好”,当然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追求,但是许多时候许多场合,我们又不能无视条件的限制、环境的压力。有人说,人学会了只追求有限的、相比较而言“次好”的目标才更为现实。但是又有人说,目标太现实、太低,会限制一个人的潜力,阻碍对自身潜力的挖掘。那到底怎样把握设定人生目标的度呢?一般来说要符合SMART原则。

什么是SMART原则?它由组成一个有效目标的六大因素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而成:具体明确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接受的(Acceptable),现实可行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table)。按照这几点设定的目标就是切实可行的好目标。

所谓SMART原则,即是: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目标不能模糊或者抽象,比如过上幸福的生活。你幸福生活的标准是什么,要具体化,一一写下来;或者你要做个科学家。那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学家?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要量化你的目标,步骤化你的目标,将之大而化小,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完成其中的一个。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cceptable):设定的目标要高,要有挑战性,但一定是可达到的,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比如你的视力若有问题,就不要把当宇航员作为目标。

目标必须是现实可行的(Realistic):你的目标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