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哈佛精英课> 第25章 拥有梦想——让生命不息(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拥有梦想——让生命不息(2)(1 / 3)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熬,与死神的抗争,袁和终于穿着长长的黑色学袍,一步步走上了学院礼堂的台阶,接过了院长亲手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教授们和那些来自不同国度的同学们,在台下为她鼓掌。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勇气,看到了无畏,看到了人格的力量。袁和并没有停止她生命的进程,她又决心以顽强的毅力去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没过多久,病魔便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一朵生命之花在美丽绽放生命尊严之后,微笑着离去了,袁和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无愧于所有爱她的人。袁和的故事在包括哈佛在内的许多大学引起了很大震动。《哈佛学报》评论说:“袁和的一生是人类关于勇气的一课,关于理想追求的一课。我们的校训所提倡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那些以为进哈佛学习就是为以后发财、腾达、捞取资本的同学不知在听了袁的故事后有何感受。”哈佛追求真理的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清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来自制度等方面的阻碍,更表现在它引导鼓励学生为了理想、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要进行不懈努力和追求。

人生只要有理想,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人的心中只要有志向,就没有什么能够战胜你。实现梦想需要这样一份坚定,需要这样一份执著,需要这样一份勇气,也需要这样一份自信。

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也要努力活出人生的精彩。袁和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也是精彩的。人生重要的不是长短,而是要活出质量。要让自己活得掷地有声,无怨无悔。

风雨哈佛路

人的意志是无限的,也是惊人的,如果你真正想拥有什么的话,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

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童年的金发女孩如何在经历风雨后走进了哈佛。这个女孩的名字叫莉斯。

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因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双目失明,最后去世了。父亲因酗酒进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

从来没有一个像样的家的莉斯,童年岁月多半是在到处流浪中度过的。她跟着酗酒的妈妈住在外公家里。她的外公脾气暴躁,常常殴打她。她离家出走,四处流浪,没有一个安宁的地方可供她休息。但是她对父母没有抱怨,有的只是爱,哪怕被送进可怕的收容所,在那里度过了她的少年时代,她依旧没有改变,她为能再次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而开心,因为她只想得到亲情。但是就连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母亲因为吸毒离她而去了。可怜的母亲在死时连棺木也没有,她只好把她装在没有名字和任何标记的木箱子里埋了,连块墓碑都没有。

一个普通的弱小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还是伤心。

“每天起床,我看见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好像披着一层膜,无法穿透。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悲哀,可是没有办法改变。”

贫穷和苦难的童年并没有让莉斯变坏或者失去希望,隐隐约约之中,她一直都知道,在她生长的环境之外,其他人所过的是很不一样的生活。而她知道,只有想办法脱离现在的环境,才有可能到那个新世界去。母亲死后的几个月,在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精神鼓励的情况下,她自己申请进入了一所高中开始念书,她还是没有地方睡,还要在肮脏的洗碗槽前一面工作赚微薄的薪水,一面读书。

她身边的所有亲人、朋友都告诉她:没有用的,不要痴心妄想进大学。但是她却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她拿到了班级第一名,得到了参观哈佛校园的机会。她看到哈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被它的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她看着走在哈佛校园里的男男女女,不禁问自己:“这些人的动作举止,为什么这么不一样?是不是因为他们来的世界不一样?若是这样,那我要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

为了能上哈佛,她必须申请助学金。她找遍了所有的助学金资讯,发现纽约时报社提供全额的助学金,足够让她去念昂贵的哈佛。面试的那天,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穿着一件破烂衣服,罩上一件向姐妹借来的大衣勉强充场面。但是上天没有辜负这个女孩,她在所有面试官的面前,很真诚地讲述了自己的感触,所有的官员都被她感动了。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助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张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领奖致辞的那天,她说,她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将永远地被改变。

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女孩,经历了这世上种种的磨难,却从没想过放弃自己。正如她所说,这个社会可以放弃你,你的父母可以放弃你,只有你自己没有理由放弃自己!

这是一部叫做《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