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说明,真正的对手乃是真正的朋友。对手与对手之间的竞赛其实是提高双方水平的一种游戏,所以耶鲁与哈佛长年来的互相较劲,无形中使得双方的实力都愈加雄厚。可以说,这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较量正象征了民主社会中个体的健康发展:在民主社会中,任何人或任何团体都不能处于独霸的地位,人人都必须学会容忍对手,有与对手在竞争的情况下共存的风度。任何学术上或政治上的垄断都会使人性的负面价值逐渐膨胀起来。所以,在美国真正有实力的人都希望拥有一个表现不同声音的对手。同理,自始以来,哈佛就对那代表不同声音的“后起之秀”——耶鲁持竞争而友好的态度。
4说不清,道不尽的恩怨
耶鲁大学的建校得益于哈佛毕业生,连其校名也是哈佛人给起的,这笔耶鲁人欠哈佛人的人情债在耶鲁建校229年后终于得到了偿还。1930年,有一位名叫哈克尼斯的耶鲁毕业生给哈佛大学捐赠了1300万美元,以建立七所特别的住宿学院。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捐款。按照哈克尼斯的建议,每所校舍可住350名至450名学生,此外还包括住宿院长一名、住校舍辅导员数名和非住校舍辅导员数名。哈克尼斯想通过这一住宿制度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谊。
有趣的是,哈克尼斯本想帮助母校建立这样一个校舍制度,可惜校方最初的反应十分冷淡。一气之下,他就去找了哈佛大学,结果很快建立了他心目中的那种住宿学院制度。而待耶鲁大学想明白了再找到哈克尼斯时,他给母校的捐款能力已是大打折扣了。至此,哈佛与耶鲁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消了旧账,又添新账。
哈佛人“背叛”哈佛筹资建造了耶鲁,耶鲁人又“积怨”耶鲁为哈佛捐赠。这对欢喜冤家说不清,道不尽的“恩怨”谁也不知道几时能了。但是旁人都能看出来,哈佛与耶鲁之间的较劲不是出于恩怨而是出于敬重和爱,试想假如不是敬重彼此的品格,它们又怎么看得起对方把其作为对手呢?试想假如不是本着对真理的爱和追求,本着对社会的回馈之心,它们又怎么会到别人家的门前实现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呢。
哈佛与耶鲁之间的“恩恩怨怨”谐趣感人,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怕有对手、有异己,相反的,假如有一个惺惺相惜、实力相当、志趣相投的对手能够陪你玩一辈子,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所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与君子相争,与强人对决,是人生的快乐。
从哈佛与耶鲁的恩怨中,我们可以看到,君子之交和而不同。殊途同归,惺惺相惜的感觉让人觉得,那不是对手而是最好的朋友。假如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个人,请珍惜吧!
哈佛精英第15课:成才必先成人
成才必先成人
哈佛大学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其理念是重视人文精神,从大用着眼为美国社会培养可以持续发展的有人文境界的人才。因为他们知道,人才首先要成为“人”才能成为“才”。
哈佛的教育设置分两个部分:大学部和研究生(硕士、博士)部,和中国大学的教制基本一样。表面看,出人才的都是研究生,可是真正重要的是大学部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为了“成才”,大学部的教育则重在“成人”,通过大学的教育掌握做人的原则、知识、修养,成为一个健康的真正有社会责任、有人文关怀、有历史使命的人。成才须得先成人,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倘使一个人才完全不知道做“人”的含义,这个人才对于社会而言,最多只是个工具,不可能自觉地担当社会责任,假如一个人成“才”了但是没有成“人”,那他越是人才对社会的危害可能就越大。在哈佛就有这样一个反面的例子。
在一个美好的周末,哈佛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过得很快乐,他到一个小酒吧喝酒跳舞直到午夜,回来的路上,就因为有人说他喝多了就拔刀相向,用一把木工刀朝对方的前胸和胳膊上扎了5刀,致其死亡。
一位货真价实的哈佛才子却闹出了一桩凶杀案。说这位哈佛才子货真价实是有足够根据的,他自幼聪明过人,3岁就能够阅读,他不仅学习优异,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和吉他,同时又担任了高中和科罗拉多大学美式橄榄球队队长,很有领导能力。大学毕业后,他成功地获得了哈佛大学戴维斯中心的全额助学金,来到哈佛主攻俄语和欧亚大陆研究,他的目标是致力于科索沃的战后重建事业。虽然他才华横溢,但他并不像其亲友所说是一个诚实和善良的人,倒有点人格分裂。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他要随身带着刀,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那个夜晚的冷酷行为。其实发生这种恶性事件,不是没有根源的。正如法官的指控,两年前他就在校园内贩卖过毒品,青少年时期还有一些不良记录,尤其是犯案之后,虽然他没有逃离现场,并用手机报了警,但是他企图伪装成目击者,告诉前来的警察他只看到事件发生,而不是参与者之一。他后来又给朋友打了电话,叙述了事件真相,可是一再叮嘱朋友不要告发。这也许就是亲友为他出庭作证的原因。这些行为不禁让人相信他的人格可能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