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此外还有很多有才华但是品质上不过关的人,比如主导20世纪美国越战惨败的那一群最聪明的优秀人才,他们就是在品德上受到人们的非议;还有头脑虽然聪明但却因为水门事件而让美国蒙羞、后来辞职的尼克松;以及有着一流学历、四十岁当上总统而后又连任的比尔·克林顿的性丑闻……
他们都留下了一个教训,那就是并非头脑好、读书多的人,就一定会做对的事情、做好的事情。成人与成才同样重要,有益于社会和他人只能建立在健康的人格之上,人格健全才是成才的基础。
那么,要如何训练优秀的头脑,去为国家及社会做事?要怎么做,才能防止清晰的知识受到限制和误用?哈佛认为,只有对成为健全的人有自觉意识、对“人”的含义有深刻理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精英,才能从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引导社会的发展。这是哈佛几百年来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深厚传统。就是这个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哈佛精英。
所谓成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的德行是否诚笃厚实;其次,是否有所担当;其三,是否仁孝爱人、能处理好关系;最后才是智力和技能。
所谓成才,现实中指的是智能才艺,但也包括良知、心志、交际,不过最重要的是智慧力量。所以说,成人与成才所关注的焦点不同,最后塑造出来的人的素养也不同。成人是成才的基石,一个人只要能够成人,成才终有一线希望。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成才,哈佛教授希望学生们按照如下要求去做:
第一,一个人要为人谦逊,尊重老师和同学,尊重父母和你身边的人。
第二,要团结同学,多交朋友。社会是由多人组成的团体,一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要成功需要大家的合作和支持。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如果大家一起努力,就能解决许多问题,就如同折断一双筷子容易,但要折断十双筷子则很难。所以,要多交朋友,更要有几个患难与共的知心朋友。
第三,要学会容纳别人。社会是多面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他们不会因为你的好恶而改变自己,因此,应该学会容纳他们,这样才会有朋友。比如,有的人就是喜欢表现自己,个性非常张扬,但这并不代表这个人就坏,只是与你的性格迥异而已。如果有的人道德品质败坏,那么我们就应该避而远之。
第四,要有胆识。胆识是把握成功的关键,是永恒的真理纵览古今,你可以出身卑微,但你不能没有雄心壮志;你可以没读过书,但你不能没有胆略勇气;你可以没有钱财,但你不能没有聪明智慧;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你就是不能没胆识。
以上的要求,要说难以做到的话也只是心理上的问题,并非能力上的问题,就看人们到底愿不愿意做了。
成才之前要成人。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不仅要让自己成为有能力的人才,而且还要成为品行高尚的人。只有具备完整的人格,你才能融入社会,从社会中汲取你所需要的,在社会中实现你自己的价值。
尊师,尊重知识
上大学,你能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同时你身边的人也在无形地塑造着你的思想、价值观、人格。知识是无尽的,你永远都学不完,而思想、价值观、人格等才是最终影响你一生的东西。
在哈佛有一段关于哲学教授罗尔斯先生的轶事。罗尔斯是名满士林的哲学大师,集“红烛”“园丁”“扶手”“人梯”精神于一身,更是一位“擦去的是功利,写下的是奉献”的师长。他为本科生讲课时,只要一挂牌,几百人的梯形大教室立刻济济一堂。每次都需要提前去“霸位”。因为童年经历的刺激,罗尔斯有点口吃,有一个同学听他将“文明”一词说得断断续续,笑了出来,但马上遭到了前面同学的一个白眼,似乎犯了大不敬之罪。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吴咏慧女士在她的《哈佛琐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情景。
某次有位朋友远道而来,他心仪罗尔斯已久,意欲随我去旁听。波士顿初秋的下午,夕阳斜照,有点暖意,最适合听哲学讲演。罗尔斯那天很卖力地论述他对康德哲学的解释,意在反驳20世纪“功利主义”的大师穆尔的论点,真是毕生罕见的世纪大对决。罗尔斯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眩目。
有一次,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谦称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能独立思考,自己下判断。说完之后,罗尔斯缓缓地走下讲台。这一瞬间,教室里的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这位尊敬的老师致谢。罗尔斯本来就有点内向害羞,于是他频频挥手,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罗尔斯走出教室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冬天拍手是件苦差事,吴咏慧的双手拍得又红又痛,便问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听不到为止。”
看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为哈佛大学师生之间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