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生存与毁灭> 第76章 深山里的绿色之梦(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深山里的绿色之梦(2)(3 / 4)

新4.4万余亩。2001年34万人口的洪雅县人平森林面积已经达到近5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0%,已经超过解放初期54%的水平,只是森林的质量不如解放初期,那时原始天然林占90%以上,而现在人工林的比例已大大增加了。

林业世家

在四川著名的风景区乐山市四峨山上,有一群护林人员组成的临时家庭,这就是葫芦林场,“家长”是70岁的场长卢盛明,成员是林场的六个职工。

脊背已经微微地伛偻,满脸已经刻上了深深的皱纹,竟让人想起那些老松树的树皮,但头发并没有花白,眼睛依然清亮如泉水,卢盛明在林场里已经度过了28个春秋。如今,他和这里的山、这里的林紧紧地融为一体,为了这一片绿色,心甘情愿地远离现代生活、远离城市,甚至远离家人。老人唯一的嗜好便是抽几口叶子烟、喝两口烧酒、吼几声山歌,最爱吼的便是那一句:“我们大家都来唱首太平歌……”

卢盛明家在农村,1975年被安排到社办企业葫芦林场担任场长。葫芦林场实际上只能算一个“袖珍林场”,800来亩土地中只有300来亩稀疏的树林,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剩下的土地主要开荒种玉米,每年给葫芦镇上交5000到1万元,因此林场的职工们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和别的农民一样,只能记点工分。

但是,卢盛明却爱上了这个工作。

拙于言辞的他,说不出许多大道理,但自从到了林场后便很少回家,虽然没工资、没保障,甚至没有电灯,他却从来没有怨言。不但精心管护着那些稀疏的残次林,而且建起了苗圃,探索育苗的办法并进行补种,还在林间种起了中药材黄连,为职工们增加收入……树越长越高,树阴越来越大,黄连不能种了,他仍然毫无怨言,仍然尽心尽力地管理着这一片森林,守护着这一片绿色。有一次他误食野菌子中了毒,但昏迷中仍在高叫:“快,快把那个‘撬杆儿’(小偷)给我逮到,他在偷树!”

人们常说,卢盛明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人,哪怕是至亲,只要是偷树,他也毫不留情。过去这一带偷树的很多,但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偷伐者终于慢慢绝迹了。

卢盛明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贫穷,但妻子贤惠,孩子们孝顺。贤惠的妻子千方百计、省吃俭用让七个孩子全都上了学、参加了工作。老四卢大均四岁就能帮着大人们干活,放牛、割猪草。和父亲一样,也特别喜欢森林,一放学,就钻进了树林,不是拣柴,就是爬上树摘野果;每逢寒暑假就上山去,在林场当了义务工,除草、种树、育苗样样都干。高中毕业时同学们互相留言,他竟写了一句:“为振兴沙湾林业而努力(葫芦镇在沙湾区)”。考大学时第一志愿便是川农大林学系,毕业后自愿回到了家乡,编制最初在沙湾林场,后来转到了沙湾区林业局,如今已经是区林业局副局长和高级工程师了。

尽管近年来林业局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卢大均仍然常常挤出时间到林场去看看老父亲,给父亲卷卷叶子烟。虽然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清秀、文雅的小伙子,而且当了副局长和高工,但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一个孩子。见面后两人拿着抚育刀一面砍着林间的杂树和野草,一面父亲会这样叮嘱道:

“干工作要认真负责,比如当这场长,自己要带头,人家交给你的事要干好,不能偷奸耍滑!”

但是,儿子毕竟不是当年那个孩子了,林学专业毕业的副局长和高级工程师竟也看出了父亲工作中的问题,曾当面毫不留情地批评父亲管理的苗床“太粗放”,父子俩争执起来,父亲虽然不服气,但道理上却说不过儿子。

正是在儿子的建议下,卢盛明的林场才有了转机。

那是1994年,沙湾区林业局在林业建设中推行股份合作制,把土地、劳力、种苗、资金等按比例分成股份,采取“入股联营,成片开发,集中利用,专业经营”的运作方式,实行育林、护林、采伐、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一方面开发土地资源,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儿子便向父亲建议,葫芦林场也走股份合作制的道路。

在葫芦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葫芦林场成功地改制了:当地政府以土地入股,占有股份30%;区林业站以资金入股,占有股份35%;林场七名职工每人占有股份5%,共35%。改制后区林业站投入了资金,将剩下的500亩荒山全部种上了柳杉和各种杉木,并作为吉象公司(造纸)的原料基地。绿过七八年的努力,这些杉木已经郁闭成林,最大的胸径已达40多公分,林场的规模已经大大扩张了,职工们的收入也有了保证。

卢盛明贤惠而能干的妻子是一直支持丈夫的,只是过去由于孩子小、家务事太多,无法上山照顾老头子。现在孩子们长大了,纷纷成家立业了,她便常常抽空上山,一方面照顾老头子,一方面给林场的职工们做几顿可口的饭菜。

而卢盛明呢?每当他衔着叶子烟坐在林场那简陋的小砖房前,望着昔日的荒山秃岭已经变成满目青山时,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和自豪便油然而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