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歌理解明德的顾虑,但她有自己的考量,
“陛下,臣妾深知改革之路荆棘满途,然若不思变革,痼疾将日甚一日。”
她的眼眸中透着坚毅,
“长痛不如短痛,为了星汉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勇敢迈出这一步。臣妾相信,只要我们妥善规划,逐步推行,必能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明德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清儿之言甚是,朕将深思熟虑,制定详尽之策。此乃关乎社稷未来之大事,不可不慎。”
沈清歌脸颊微红,轻声道:“陛下,可否给臣妾一个机会,臣妾斗胆做出一个土地改制之策,意在供陛下参考。”
“难道清儿早有准备?”
明德问道,他深知沈清歌之才智。
若沈清歌确有方法能妥善推行土地改制,对星汉的繁荣昌盛必将大有裨益。
沈清歌微微点头,“臣妾确已拟就方案。但因事繁绪多,若陛下允许,臣妾愿在明日逐一为您细述。”
明德的眉头轻轻舒展,目光在沈清歌身上徘徊良久。这个女子,总是让他既深爱,又敬佩。
“好的,那爱妃明日就来文渊阁吧。现在,我们就不谈国事可好?”他把她按进怀里,温柔地摸了摸她的秀发。
“陛下,您最好了。”沈清歌俏皮地仰起头,双臂环绕他的颈项,送上一个甜蜜的吻。
紫宸宫中,温情在夜色中缓缓流淌......
翌日,随着朝会的落幕,明德步入文渊阁,沈清歌早已在此等候良久。
待明德落座,沈清歌便将她精心拟定的土地变法策书,恭敬呈递。
“陛下,这是臣妾所拟的土地变法策书。”
她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策书中提出了几点核心措施:
一、放开土地自由买卖,以破解长期以来的土地兼并问题;
二、减轻商税,激发商贾兴旺,吸引资财流通市肆,促进货物流转;
三、建立官办学校,培育商业与农业领域的专才,提升百姓的才识与技艺。
明德面前摊开的这份近万字的土地变法策书,每一页都蕴含着沈清歌的深思熟虑与辛勤劳作。
他细致地审阅着,眉头随着阅读的节奏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显然对策书的深度和广度感到动容。
这份策书不仅关乎土地法度之调整,亦广涉商贾兴旺与学宫教化之革新,彰显了沈清歌对社稷未来之深远筹谋。
“清儿,你为这份策书倾注了大量心血。”
明德赞叹道,“你的远见卓识,令朕深感钦佩。这不仅是一份土地改制的策书,更是治国安邦的良谋。”
沈清歌的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眸光清亮,
“陛下,这份策书的成稿,并非臣妾一人之功,臣妾的师父亦给予了诸多宝贵的指导。”
“八皇叔?”
明德略显惊讶,他未曾想到,康王久未涉足朝政,却仍能提出如此深邃的见解。
或许,他并非不喜朝政,而是在先皇在位时有所顾虑,如今方能展露其智慧。
沈清歌点头,眼中闪烁着对师父的敬意,
“正是。师父虽久居幕后,但对朝政始终心怀关切,他的见解对臣妾启发颇多。”
明德微微颔首,温润的声音响起,
“八皇叔的睿智,确实出乎朕的预料。这份策书,朕将仔细斟酌,与众臣共商国是,以期改制能够顺利实施。”
“清儿,明日让八皇叔和你们一同出席,朕将召集户部、卫所、大理寺等相关部门的官员,共同商讨如何将这份土地改制策书落到实处。”
“臣妾领旨,谢陛下信任。”
沈清歌的声音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但是,清儿,你和康王也应该做好准备,此策书一旦推出,必然在朝堂上掀起波澜,你们还是要想办法说服其他臣工。”
明德语重心长地说。
沈清歌深知明德所言非虚。
土地改制,从大处看,耗时长久,成效非一朝一夕可见;从小处看,改制受损者,多为朝中老臣。这些人家家拥有广袤良田。
因此,势必会有狂风暴雨般的反对声浪。
但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不再饱受欺压之苦,不管前方面对多少艰难险阻,她都已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第二天文渊阁中,当明德在群臣面前宣布这一决定时,果不其然,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陛下,这些措施太过激进,恐怕会动摇国本,人心惶惶,不可轻举妄动啊。”
户部尚书陈元龙率先发难。
此刻,宋子墨挺身而出,声如洪钟,力排众议:
“诸公,依下官之见,此策正是国家发展所需。土地改制将使更多农民获得田地,提升农耕之效。
商税减免,将激市肆之活力,引商贾投资,增国库之资。至于教化之改,更是育才之要,提升国之竞争力。”
“陛下,土地乃国之本,岂可任民间自由买卖?此乃乱政之为!”
陈元龙声色俱厉,情绪激动。
宋子墨面无惧色,泰然自若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