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对于两个孩子来说,这种忐忑不安的等待,无异于在惊恐中煎熬。
然而,他们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自己的母亲。最终还是在铁路领导的帮助下,给即将下班的李国福打去了电话。
李国福在接到电话那一刻,脑袋“嗡”的一声响。
他最怕的就是突然听到刘玉琴走丢的消息,在此之前,家里有三个大孩子完全不用他操心。尤其是李秀满,她的心思几乎全在家里,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身上。
没想到三个孩子前脚刚走,都还没有等到第二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李国福匆忙的谢过了铁路的领导,急匆匆的就往外跑。
“哎,老李,你上哪儿去呀?”
就在刚刚,大家伙还在相互交流着送走孩子们的心情。
平时承欢膝下的儿女们,此刻全都去往了陌生的地方,这些做家长的难免牵肠挂肚。
有的甚至直接掉下了眼泪。
但是李国福没有眼泪,他看着这些惦念儿女们的同事们,甚至苦口婆心的劝他们。
要想开点,要有思想觉悟,孩子们是为了祖国做贡献的,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而参加的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这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人这一辈子不能离开土地,不能忘了土地,要不然就是忘本。
再说要是不见识一下外面的风雨,那孩子们不就都成了温室的花朵吗?
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多少人呀?
就算是他们也都吃的并不富裕。
这不都是耕地不够,种植产量不高而造成的资源短缺吗?
孩子们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不挨饿,而投入到生产和劳动中去的,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对于家族来说,都是荣誉。
咋能在这里哭哭啼啼呢?
李国福平时最喜欢听广播,听新闻,在人人沮丧,情绪低落的时候,他的口才也不亚于任何一位播音员。
同事们纷纷点头称赞李师傅的心里是装着大格局的。
更何况它是真真的把自家的三个孩子都送到了乡下去,人家身体力行,是有资格说这番话的。
“到底还是李师傅,您这思想觉悟,可是我们不能比的!”
“可真是,咱们还在这把孩子们当小孩呢,人家李师傅已经把孩子们当成是国家栋梁去培养了。”
“我看今年的先进个人还是非李师傅莫属。”
“那可不咋地,你以为一个地区能有几个文明家庭?”
大家伙七嘴八舌的说着,言语里全是对李国福的赞许和仰慕。
李国福心里受用,他也打心眼儿里的知道自己没有骄傲,因为他是真真的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火车站那边打来的电话,简直就是后院起火!
面对同事们关切的询问,李国福也顾不上解释,跑出厂门骑上自行车就往火车站赶。
等他赶到火车站的时候,衣裳全都被汗水湿透了。
“爸!”
李秀人和李秀间两个,一直硬撑着,在看到李国福的一刹那,终于绷不住了。
他们飞扑到父亲的身边,抱住李国福放声大哭。
李国福揽住两个孩子,环视了一圈广播室,气喘吁吁地问道:“二黑呢?”
李家的几个孩子,除了李秀满之外,都有一副好嗓子。
这得益于母亲刘玉琴的遗传基因。
刘玉琴打小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姑娘,她会唱歌,爱跳舞,在乐器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
她是跟随父母从双城来到哈尔滨的,因为性格好又多才多艺,直接就被分到了工二厂。
刘玉琴的父母成分好,家境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时候李国夫有一个相处的很好的姑娘,叫小香子。
两个人本来也有点想要谈婚论嫁的意思,但是因为女方家庭成分不好,李国福申请了几次临时工的转正,都申请不上。
家里人因为这个事特别的着急,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守着一个大厂,却不能成为正式员工,那就意味着工资比别人更低,工作不稳定,就连住房都分不上。
没有房子,吃不上大锅饭,这对于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异于极为抬不起头来的事。
于是家里人找人托媒,就把刘玉琴和李国福撮合到了一块儿。
李国福没有理由拒绝像刘玉琴这样的姑娘,他也从来都没见过像刘玉琴这样既多才多艺,性格又好的姑娘。
既然没有理由拒绝,那两个人的婚事就顺理成章的,被父母定了下来。
小香子,知道以后又哭又闹,但终究没有什么用。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骑着自行车,载着成份比自己更好,长相也比自己更出众的姑娘去领了结婚证。
自那以后,小香子就消失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儿。
也没有人关心。
而李国福自从娶了刘玉琴之后,顺利的转了正分了房子,刘玉琴还给他生了三儿两女。
她把家庭照顾的那样好,孩子们个个出色,还都遗传了她的多才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