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大明1860> 第四十六章吉大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吉大港(1 / 3)

这次试种,基本是萝卜、蒜、韭菜、黄瓜等,都是好伺候耐活的瓜果蔬菜。

朱敦汉虽然四肢不勤,但对于蔬菜苗的长势倒是明白。

在温室大棚室内,这些蔬菜长势良好,再过大半个月就能出棚发卖。

“不错!”他直起身,拍了拍手:“须得多加些肥料,才能让它们尽快的成长。”

这时候,邵老汉才寻到了机会,跷着脚:“陛下,这冬天的肥料都冻住了,浇不了。”

朱敦汉这才注意到邵老汉,一旁的李莲英忙低声道:“皇后之父!”

说来好玩,这是朱敦汉第一次与这位国丈近距离见面,一时间倒是没有认出来。

在之前,邵秋儿只是王姬,其父也不过是庄稼汉罢了,平日里也是远远地见一面。

如今即使成了国丈,但平日里穿着棉袄棉裤,鼓囊囊的,实在认不出。

“国丈倒是说的没错!”

朱敦汉语气温和了许多:“这偌大的棚子,都是试验在用,别人不放心,您可得帮我照顾好!”

“陛下放心,臣,草民,必定照料个周全!”

邵老汉忙拍着胸脯,激动不已。

四十多岁的年纪,即使这两年来锦衣玉食,也无法改变他脸上的风霜,以及佝偻的身躯。

朱敦汉笑着点点头,就转身离去:“赏给国丈百匹绢吧!”

“是!”李莲英应下。

在嘉靖朝,也就是道士皇帝励精图治那些年,他不仅将宗室的俸禄进行打折,还对许多的勋贵和世袭寄禄进行除名。

如,锦衣卫中的大量世袭空饷。

以及典型代表,属于皇亲国戚的国丈国舅。

在那之前,无论是国舅还是国丈,无功而受禄,被封为伯爵,在正德年间猖狂横行的张氏兄弟,就是如此。

嘉靖后,大量的外戚封爵被取消,成了庶民,倒是减轻朝廷和百姓不少的负担。

其成例,至今仍在用。

所以对这位国丈,朱敦汉也没有封爵,甚至连伯爵以下的非世爵都没封。

这个例子不能开,不然的话后患无穷。

对于一些土地、住宅,以及金银珠宝,朱敦汉倒是没怎么小气,不断进行赏赐。

与权力和爵位相比,金钱反倒是不值一提。

坐上马车开启归程。

李莲英见皇帝兴致还行,就是没有再打开车帘了,心中顿时有了计较:“爷,可是嫌弃景色碍眼?”

“明年去玉泉山,那里景色宜人呢!”

“景色倒是其次,关键在于树木稀疏!”朱敦汉随口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如今来看,山丘无木,百姓们都背离了这般约定,可见是女料着实稀缺的紧。”

“不能只盯着京城,其他的地方也是大明疆域!”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火排名第一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之前一直待在北京的时候,朱敦汉一叶障目,以为煤炭已经取代柴火,山野之地不乏木材。

但如今来看,这简直是在说笑。

人口的繁衍,以及北方冬天的苦寒,让木材进一步稀缺。

南方还有竹子这样速生作物,它可以做炭取暖,所以环境自然就比北方好一点,恶劣灾害也就少些。

直接一步到位,让煤炭取代柴火,这根本就不现实。

因为就算在二十一世纪,广大的农村依旧在采用木柴取暖。

所以,这时候朱敦汉就想着,如果想要两全其美,就能不能找一种可以在北方生长的速生植物?

虽然他是做视频的,但植物完全涉及到他的盲区。

“我是皇帝,掌控大局就行,不必事必躬亲,这完全可以交给那些锦衣卫,或者基层的官僚。”

朱敦汉从思考中恢复过来。

待到归来时,已经到了午时。

他这时候来到了坤宁宫,与皇后邵秋儿和太子朱鸿笙一起用餐。

邵秋儿一如既往地温柔,体贴,如今体态端庄,倒是与皇后的身份贴切。

太子朱鸿笙则一如既往地乖巧。

在朱敦汉登基三个月后,这位曾经一度病危的太子,也终于出现在众人面前。

由于保密性做的好,谁也不曾怀疑这位太子曾经的病情。

三人吃着饭,气氛和谐,典型的一家三口。

在坤宁宫徘徊了大半个小时后,朱敦汉就适时离去。

而李莲英在享用午餐时,却在突然被皇后找。

“听说陛下去了城外的庄子,给我的父亲赏了不少钱?”

邵秋儿柔声问道。

李莲英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惊异。

毕竟这一趟人不少,皇后能打听出来也是正常。

“是的!”李莲英低着头,如实道:“国丈解说的仔细,陛下很开心,就赏了一百匹绢!”

“多谢李大官美言了!”

大官,对太监这顶级宦官的别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这个名词不仅仅是指官位,还成了宦官的代表,自然在称呼上被舍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