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衙门里发生的事情瑶光并不清楚,也不太关心。
因为饼店每日只要在关门的时候去一趟,瑶光便这么闲了下来。
就这么一天到晚闲着,似乎也不是那个事。再看自家孙女的年纪还小,还不到嫁人说媒的时候,孙氏便道:“瑶光,要不你去学堂里念书吧!”
瑶光刚刚回到乔家时,就被孙氏送去了学堂念书。
乡下的学堂就那么一个教书先生,教的也是那么几本书。除了教学生们认上百来个字,其他的便不行了。
学字的多是家中男丁,原身便是学堂里的唯一一个女孩。
日日上学堂,原身是学了不少字的。只是孙氏不识字,不知道孙女的学问有多少。
看孙儿念了那么多年的书,孙氏大概知道,读书是要一直读的。
读多了,人就会聪明,会变得更厉害。
关于读书的事,瑶光并不抗拒。
自瑶光有记忆起,她就在基地里一直看资料。主脑告诉她,作为基地里唯一的人类,她应该把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学会,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文明继承者。
让人遗憾是的是,在基地爆炸前,瑶光并没有记下所有的知识。
可能记下了五分之一?
所以瑶光并不排斥上学。
见瑶光答应得痛快,孙氏自然是要给瑶光安排学堂。不过作为一个外地人,孙氏人生地不熟,并不清楚学堂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的先生好,便找了住在附近的丁茂。
他不就是个书生吗?
“去学堂念书?”丁茂在听明白了孙氏的来意以后整个人非常震惊。
他的目光在孙氏和瑶光之间来回巡视,甚至想偷偷捏一把自己的大腿来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做梦。
瑶光姑娘去念书?
找先生教她?她若是个男儿,可以直接朝堂里当官了。
丁茂对瑶光的认知不仅来自于瑶光一手神奇的木匠活和厨艺,还有瑶光的字迹。
在两人签契书时,丁茂看到了瑶光字。当时他就觉得瑶光来头不小。
具体有多不小他当时没个数,总之,能在这个年纪写出这样字迹的人,绝对是饱读诗书的人家。
但跟后来他所见到的一切比起来,饱读诗书似乎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优点。
所以在孙氏说这话时,丁茂有些怀疑自己做梦。
都这样了,瑶光姑娘还要去学堂吗?这寻常小儿去的学堂可教不了她什么!
孙氏见丁茂满脸难为之色,以为外地人在京城读书不大容易。
面带担忧开口道:“可是要花不少银子?”
银子的话,她目前还有不少,近些日子饼店赚到的钱瑶光都给了她。若是需要花钱疏通,应该是够的。
“倒不是钱不钱的事,老夫人,您想给瑶光姑娘找一个什么先生?”丁茂问道。
他只能尽力去找,不能说一定能行。那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气的,收不收不是他能决定,更不是钱能决定的。
这个问题对孙氏来说难度不小,关于学问的事,她是一窍不通。
只能问:“原先在乡下的时候,瑶光是念过一年多的书,您看找一个什么样的先生合适?”
只念了一年多的书吗?丁茂半信半疑?
他们那里的时间,一年等于十年吗?
想了想瑶光身上其他的本事,丁茂只当瑶光是天赋异禀。这么个年纪的孩子会这些,确实天赋异禀。
所以,找一个厉害的些的教书先生应行吧。
丁茂把差事应了下来,说会帮孙氏的忙去找。孙氏无以为谢,送了丁茂两摞大饼。
找了两日,丁茂那边有了消息,说给瑶光找了一个合适的先生。
那先生极有才华,科举中过进士当过官,后来辞官办了个学堂,不少人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念书,好些个中了秀才。
丁茂讲了一连串的东西孙氏都没怎么听明白,但明白了两件事。
一是这人当过官,很厉害。二是这人的学生是秀才,所以她很厉害。
孙氏对科举一概不通,只知道村里学堂的先生考上了秀才,是村中最有学问的,所以那人肯定比村里的教书先生厉害。
于是,孙氏激动地让丁茂带她们去那学堂。
学堂的夫子姓魏,人人都称呼他为魏夫子。
京城收女学生的学堂不多,达官显贵家的女子多是请先生回去教书,偶尔几个收女子的学堂多是招些商贾家的女儿。
因为女子不能考科举,教的东西不太一样,故而那些学堂多是女子扎堆的。
而魏夫子这里是特例,他收过三个女学生。
有两个是官宦人家的子女,还有一个则是普通百姓家的。那女子极有天赋,在魏夫子的教导下才名远扬,甚至凭借自己的才名嫁给了一个五品官的儿子,当上了官家夫人。
一时间更是轰动不已,人人想把女儿送过去,盼着女儿能攀上高枝。
只是,自那以后,魏夫子再也没有收过女学生。
虽有人热情送孩子过去,但无一例外被魏夫子赶了出来。
看着匾额上写着明镜学堂四个大字,听着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