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445章 大汉天子六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5章 大汉天子六玺(4 / 5)

所以,这两方印,是后周、大宋的传国玉玺。

又有两方:《大宋受命之宝》,《承天受命之宝》……太祖(赵匡胤)受禅于周,传二宝,又制“大宋受命之宝”……至太宗(赵光义),又别制“承天受命之宝”。

这两方,同样是大宋传国之玺。

还有三方金印:别有三印,皆铸以金,一曰“天下合同之印“,中书奏覆状、流内铨历任三代状用之。

二曰“御前之印“,枢密院宣命及诸司奏状内用之。

三曰“书诏之印“,翰林诏敕用之。

这三方,是大宋皇帝的传位金宝。

下面又是三方玉玺:《皇帝恭膺天命之宝》、《五岳圣帝玉宝》、《皇帝昭受乾符之宝》。真宗即位……封禅泰山,请依旧制,别造玉宝三枚……

再下面还有:《皇帝钦崇国祀之宝》,宋仁宗刻的。

《镇国神宝》,还是宋仁宗刻的。

《皇帝之宝》、《皇帝行宝》,宋英宗刻的。

还有,《皇帝信宝在左》,《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在右》……徽宗朝刻的。

这特么得是多少?

二十方都不止了。

李定安都懒得想出处了。

但不用怀疑,假的到不了这里,而且这里的每一方,每一枚印,《宋史》中都记得清清楚楚。

还有《金史》:(靖康之变)获于宋者,玉宝十五,金宝七、印一,金涂银宝五……

《元史》也有记载:获诸国玉宝百余,伯颜(桑哥之后的元朝宰相)分于臣……这些宋玺,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再算算,十五加七再加一再加五是多少?

整整二十八方。

这还只是北宋时期,南宋时期的更多,两宋加起来估计有六七十方帝玺。

李定安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话:差生文具多……

“李……李定安……”

突然,于徽音惊叫一声,手里捧着一方印,两只手哆哆嗦嗦。

嘴唇也哆哆嗦嗦:“你看……你快看?”

他下意识的瞅了瞅:也是一方玉玺,印宽差不多十公分,八公分左右高,顶为螭纽,龙身盘了好几圈。

螭纽碧玺,尺寸一般,下面比这方大的印还有好几方,感觉没什么出奇的?

玉质倒是挺好,又润又艳,翠中透蓝,但也不至于让于徽音激动成这样……

嗯,等会?

仔细一瞅,李定安眼珠子差点蹦出来。

虫鸟篆?

这上面的篆文,难道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我了个天……

于徽音的手不停的抖,声音也抖:“李定安……玉玺……传国玉玺?”

他再瞅瞅,猛叹一口气:“假的!”

“啊?”

“《宋史》:绍圣三年,咸阳县民得古玉印……所献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蔡京伪造,用来哄宋徽宗开心的……你看,是不是四四方方?”

她定眼一瞅,跟泄了气皮球一样。

子婴年幼,王莽篡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但这上面别说缺角,连个豁儿都没有?

顿然间,于徽音就蔫了,病怏怏的,顺手把印放了回去。

然后,眼睛又亮了亮:“怎么还有一方?”

李定安愣了一下,都不知道说点什么的好。

一模一样大,一样一样的造型,一模一样的虫鸟篆,还是传国玉玺,不过这一方是白玉……

他又叹了一口气:“也是假的……蔡京献玺,帝(宋徽宗)乃检也,考验甚详……黜其玺不用(知道是假的),于是取其文自作受命宝,其方四寸有奇,琢以白玉,篆以虫鱼……不过价值比那一方稍高一点,至少是宋徽宗自己刻的……”

于徽音连话都不想说了。

之前,她真的以为这是传国玉玺,甚至萌生了一种念头:带回去,现在就带回去……

结果是假的?

太过分了……

李定安乐的不行,又顺手翻了两下。

随即,眼睛又瞪了出来:哈哈……一把斧头,还是玉的?

又白又润、又细又腻、温温润润……

顿然间,他就想起了青龙山的那把拄斧:造型一模一样,不过那把是水晶,这把是白玉。

太祖挥玉斧,大宋与大理划江而治。

太宗挥玉斧,燕云十六州任胡骑驰骋……

仁宗挥玉斧,贵妃伏首,太师乞骸……

没跑了,绝对是真的:这就是北宋皇帝世代相传,“宋挥玉斧”的中的那把玉斧。更是野史相传,《烛光斧影》中的那把玉斧。

李定安当时还想过,既然有拄斧,说不定玉斧也被埋在哪个角落里,更说不定,哪一天就自个冒出来了。

何安邦说他做梦,吕本之也说他异想天开。

现在呢?

那二十多方印,加起来都抵不上这把斧头。

瞬间,李定安甚至有一股冲动,现在就把这把斧头带回去……

正犹豫不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