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印的来历相当复杂。
西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五单于争位,呼韩邪单于兵败附汉,自请和亲,娶王昭君。
之后,宣帝派兵帮他平乱,又赐“匈奴单于玺”,也就是匈奴王玺的来历。
再之后,在王昭君一家两代人的努力下,大汉与匈奴之间结束了两百多年的战争,进入和平时期。
其中功劳最大的自然是王昭君,其次是昭君长女,须卜当次云。
她长袖善舞,足智多谋,数次出使长安,斡旋于匈奴于大汉之间,化解了无数次争端与磨擦。
到呼韩邪单于之后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呼韩邪第五子和第六子继位单于时期,她已权倾匈奴朝野,甚至可以左右单于废立。
按照她的计划,下一位继位单于的就是她的同母兄,呼韩邪与王昭君之子伊屠智牙师。
可惜,大汉出了个王莽:他先是讨好王太后,强召须卜当次云入汉侍奉太后,一侍就是三年。
之后,又连骗带诈带威胁,把须卜当次云全家抢到长安……
而当时的伊屠智牙师已经是日逐王(左贤王之下,右贤王之上),再一步就是左贤王(匈奴太子),离单于位真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这下好了,还继位个屁?
不夸张,匈奴最大的亲汉派被大汉弄没了,仇汉派快笑疯了。
然后,王莽以邀威名,侮辱匈奴,改匈奴为“服奴”,改单于为“善于”,徼“匈奴单于玺”,换“新匈奴单于章”。
又逼匈奴把名字全部改为单字,第四代单于的“知”,第五代单于的“咸”,第六代单于的“舆”,南部匈奴第一代单于的“比”,以及伊屠智牙师的“仁”,都是这么来的。
这就好比让现在欧美国家的人起只有一个音节的名字,真就不是一般的难为人,所以,匈奴反了。
再之后:王莽遣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招诱呼韩邪单于诸子孙,以次拜为十五单于……伊屠智牙师的“服奴仁善于章”,就是这么来的。
有卧龙,必有凤雏:当时的匈奴单于舆借着这个名义,手起刀落砍了所有兄弟,也就是他之后有资格继位单于位的所有继承人,也包括伊屠智牙师,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这下好了,伊屠智牙师原来统管的南部众,也反了。
当时,代他统管南部众的是他的侄子,右渐将王“比”,伊屠智牙师被舆单于诱杀后,南部众拥比为日逐王,以“为伊屠智牙师报仇”的名义攻龙城,败北匈奴。
然后比携南部众归汉,也就是之后的南匈奴。自此后,匈奴渐渐哀亡,直到西晋八王之乱……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昭君一家两代的功劳。
现在再看这座墓,以及这方印,脉络也逐渐清晰:
要么是新朝王莽之时赐葬,要么是东汉初年南匈奴归汉之后,刘秀为表王昭君一家两代之功,下旨赐葬。
不管是哪位皇帝赐葬,她都当得起。
所以,好生安息吧!
李定安不言不语,默默的收起了窥镜,于徽音好奇的看了一下屏幕:“这是谁的印?”
“没看清。”
什么呀,字那么清楚?
舒静好,方志杰也看到了,不过历史和古文功底都没李定安那么强,一时没想起来是哪位。
但他们至少知道,这座墓很不简单,不然李定安多少都会给他们讲一讲,就比如之前的匈奴王墓,突厥小可汗墓……
清理了痕迹,收拾好工具,队员们陆续下山。
官员和军官都没了影,教授和学生也回了营地,只有刘秘书和外使秘书在等他们。
随即,王永谦打来电话,李定安的眉头越皱越紧。
什么,藤原要找麻烦?
我还没找你算帐,你倒先送上门来?
行,你给我等着,咱慢慢来……
他收起手机,坐进副驾驶,四辆车调转向东,驶向塔温陶靳盖矿区。
考察团的宿营地就在这里。
同一时间,巴特接到梅林教授的电话,回了阿尔拜赫雷。
藤原请客,地点在韩国人开的五星级酒店,据说日料做的很不错。
三个人边吃边聊,藤原基本了解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罗盘、无人机、地磁、地电、地声、探机、窥镜?
感觉不像是在找什么遗址,倒像是在找墓?
管他找什么,最后的结果只有一种:什么都找不到。
只是吃了一顿饭,简单的聊了聊,然后藤原让秘书送两位教授。
临下车的时候,巴特和梅林的手里多了两个文件袋,很厚……
……
寸草春晖,暖意渐浓。
正值五月中,国内已日炎炎夏日,但在蒙古高原却是不折不扣的春天。
草芽儿才开始出土,枯黄的原野偶见几点绿色,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得穿羽绒服,一遇阴天,盆里的水就会结出冰花。
要是碰上下雪,好了,和冬天没什么区别。
不过运气还不错,来了一周多,他们只碰到了两次阴天。
就是矿区的空气不怎好,但这个没办法:塔温陶靳盖是蒙古国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