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不错,这座墓室的墓顶没塌。
之前勘探的二十六座墓中,没有塌的只有三座,且无一例外,全是突厥时期的小墓,墓室面积不超过一百平方。
这座墓室接近四百个平方,而且还是匈奴时期的贵族墓,真就跟奇迹一样。
所以队员们一个比一个小心,慢慢的钻,慢慢的下探管。
最后,方志杰甚至不敢下窥镜,非要让李定安亲自来。
“你不会,还是我没教过你?”
“我害怕弄塌了。”
“扯淡,这是墓葬,又不是纸糊的?既然之前没塌,那现在就肯定不会塌……”
方志杰缩着脖子,眼睛发飘,又往后躲了躲。
李定安顿时看出不对:“墓顶什么材质?”
“石板。”
“多厚?”
“差不多二十公分。”
“中间有没有顶柱?”
“有顶柱,还有石墙,最短间隔五六米,最宽间隔十三米……四周还有石壁,我看着像是石室墓。”
石墙、石壁……可不就石室墓葬?
李定安愣了一下:“那它怎么塌?”
“这可是汉墓!”方志杰嘟嘟囊囊:“都埋两千年了,万一呢?”
“汉墓怎么了?这点胆子都没有,活该你当不了副队长。”
“天天吃沙子,谁爱当谁当!”
你跟着我,就不吃沙子了?
吃的更多……
李定安险些气炸,下意识的寻摸东西。
方志杰一看不对,抱着头就跑。
对这样的,你能怎么办?
气了好久,李定安才提起探镜。
跟了他一年,方志杰学的还是挺扎实的,没看错,确实是一座标准的长方型石板墓:墓顶盖为石板,墓底铺有石板,墓坑四壁也全部用石板竖砌。
中间再用条石砌墙,将墓室一分为四:西边两间小,东边两间大,最大的一间东向靠北。
四座墓室都有石棺,数主墓室的最大,长足有三米,宽近有一米五。
至此,李定安至少可以确定:除了“脚西头东”这一点,这是一座标准的汉代石室墓,而非匈奴特有积石墓,所以才没有塌。
看形制,大致应该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所以应该是南匈奴时期的大贵族。
古怪的是,陪葬品并不多:西向双室内都是陪棺,只有南室内有几口坛坛罐罐的轮阔。
不应该啊?
如果是小贵族,墓室不可能建这么大,还用石砌,还用石棺?
如果是仓促下葬,那就更不用说,肯定不可能葬在山上,平地里挖个坑就埋了。
思来想去,就只有一种可能……
李定安眼睛一亮:“下钻:探管50(毫米),窥镜15……”
方志杰跑了回来:“钻哪?”
“当然是陪棺,主棺也钻,注意防氧!”
方志杰连忙安排,也就几分钟,钻机又“嗡嗡”的响了起来。
李定安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方志杰在研究方面的悟性并不高,比舒静好差好几层楼,但胜在稳重、细心,还很能吃苦。
所以,李定安刻意把他往“外出田野作业”方面培养。
上手还贼快,基本李定安示范一两遍,他就可以独立操作。
惟一有一点,胆子小。
慢慢来吧……
不多时,两口陪棺钻开,李定安逐一观察。
只是一眼,他就明白了:陪棺内不是活人殉葬,而是明器。
近五十公分高的罐,带有双耳,长的像现代的桶一样的鍑,还有近一米长的刀,以及连在一起的马衔与马镳。
落灰很厚,看不出具体材质,但大体逃不过陶罐、铜鍑、铁刀、铜或铁马具。
有几块实心圆饼状的东西,估计是铜镜,还有差不多大小,中间镂空有纹饰的圈,应该是透雕铜环。
还有一口陪棺,里面堆了大半:外圆内方,直径两公分过一点……绝对是铜钱。
“李定安,是不是汉天子赐葬?”
他想了想:“十有八九!”
关键是没有发现墓志,再一个落灰太厚,看不到陪葬品的全貌,不好直接下定论。
恰好,方志杰钻开了主棺。
李定安立马起身,跑了过去。
窥镜刚下进棺中,他“唏”的一声。
棺中竟然还有椁?
虽然说内棺的形制有点怪,像是一根巨型的圆木剖成两半造成的,但外面这一口,绝对是椁。
《汉制》:君三重,上公,侯伯子男二重,士不重,用大棺……
再说匈奴,西晋末在塞内建国的汉赵,棺外有椁的匈奴墓也没几座,何况汉代?
再看四角:西北角堆着许多圆丢丢的东西,十有八九是珠琏。西南角也堆着一堆,直径大概四五公分……这要不是金饼,李定安敢把棺材啃着吃了。
再看头这边的这两个角,南北各有一个石座,东北角好像是一座灯,看轮阔,像极了保定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
东南角好像是一口盒子,四四方方,只有巴掌大小,暂时还不知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