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皇后那儿……
安帝并不怎么担心。
一如汪国公所言,他和皇后成亲多年,感情一直很好。对方当下这么大闹,只是因为刚知道这事,一时气愤上头,可以理解。
等过两天,冷静下来,他相信她会想明白的,然后理解体谅自己,将事情揭过。
这一点,安帝有信心。
皇后的确外柔内刚,但在他印象中,她更是一个识大体的。且自其登上后位以来,刚硬的性格明显改变不少。
因此,事情十有八九能成。
若还是不行,就按汪国公说的,让二皇子出面劝说。
皇后对自己这个丈夫有气,不愿意低头说得过去。
但加上亲生儿子,她总不可能还拧着吧?
是以,皇后这边,在安帝看来只是小问题,甚至算不上问题。这种情况下,他以此发难,换来两千骑奴,完全是空手套白狼,简直不要太划算。
即便这批人马因为陪嫁之名的缘故,只能由大皇子接手,但他跟大皇子是父子。
所以在安帝眼中,这两千骑奴基本就等于握在了自己手上。
甚至,他是故意以陪嫁之名索要。
因为只有这样,汪国公才可能松口答应。
对于汪国公的心思,安帝虽不知全貌,但很容易就看出一个大概。
毕竟,他也是靠斗争上位的。
无论是提议向北磐购买战马,还是把消息泄露给皇后,汪国公的目的无外乎就是扶大皇子上位,博一个从龙之功,使自身地位乃至家族更上一层楼。
按理说,国公位极人臣,应当知足。
再想往上的话,不仅是贪婪,更有越界的嫌疑。
但人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足。
此外,国公也分高低的:有人四千食邑,有人六千食邑。有的封地富足,有的封地贫瘠。
更何况,国公之上还有王爵!
所以,汪国公想更进一步很正常。
安帝也不反感,反而乐意看到。
盖因他自身就是一个贪婪的人,同时认为贪婪是帝王乃至所有上位者必备的素质。
然后,这一点放在他身上,对外的体现是攻城掠地、扩张领土、抢夺资源;对内就是征收赋税、敲打权臣、收束权力。
汪国公的贪心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安帝完成这些事。
比如暗中向北磐购买战马,能补齐安国攻打褚国的短板,让他顺利对乌城兴兵。又比如泄露消息促使皇后闹腾,他直接一波拿捏,索要两千骑奴,变相削弱对方的实力。
这些,都有称安帝心意的地方。
否则的话,他岂会雷声大雨点小,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另外,安帝也喜欢这种与人博弈然后全盘在握的感觉:任尔智计百出、各种蹦跶,我却始终掌握一切,只要愿意,就能轻易进行拿捏。
所谓猫戏老鼠,不外如是。
可安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掌控。
并且出错的点不在汪国公这个与自己博弈的人,而是他没怎么在意的皇后!
事情过去两天,安帝觉得皇后应该消气了,就主动去凤仪宫见她,让她把自己暗中向北磐购买战马的事就此揭过,不要宣扬出去。
为此,安帝不惜放低身段,说了一些好话。
他和皇后感情不错,且对方身后站着沙东部。
于公于私,他低个头都没什么,尤其在只有两人的时候。
不料,皇后非但不领情,还以大义为名,把他给骂了一顿,依旧吵着让他跪太庙请罪。
看到这种情况,安帝有些恼火,但权衡之后还是耐着性子,将汪国公当初劝他的那一套搬了过来,意图使皇后产生认同,结果仍以失败告终。
这下安帝忍不住了,当场拂袖离去。
事后,安帝无奈,只得按预定计划让二皇子去劝。
没想到皇后油盐不进,反而想把事情闹大。
事情到这个地步,安帝坐不住了,怒火升腾到极点,对皇后生出了厌弃之心。
大义,仇恨?
朕只是买了些战马而已,至于这么上纲上线,死抓不放吗?
而且朕这么做,目的也是想让大安更强盛!
等大安足够强大,就能把北磐消灭,如此岂不是更能成就大义,为列祖列宗报仇?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若是寻常妇人,也就罢了。可你是皇后,一国之母,怎么能只执着于个人的私仇,因私废公呢?当真是眼界浅、见识短,没有大局观!
居然还想把事情宣扬出去!
你可知事情一旦传出去,朕的皇位都会坐不稳,如此一来,对你有什么好处?
更何况,夫为妻纲、君为臣纲!
你如此行径,真是半点都不为夫、为君考虑。
简直是被仇恨遮了双眼,失了心智,入了魔怔!
这般情况,怕是难当凤位!
难当凤位四字一出,安帝陡然拳头紧握。
因为他想到了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废后!
只要把皇后废了,打入冷宫,她便没法儿把事情传扬出去。哪怕外面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