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我必将加冕为王> 第二百八十二章 找上门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二章 找上门来(1 / 3)

费尔南多·赫瑞德死了,死的悄无声息。

按照军团里那些帝国高级军官和骑士们的说法,他们敬爱的统帅费尔南多在看完嘉兰爵士的信之后,突然间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的罪孽是何等深重,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只能以死谢罪,挽回身为一名骑士的尊严。

对此事不关己的克洛维人表示尊重,他们也确实听到了枪响,只是军旗山营地内部分军官因为居高临下的缘故,看到了费尔南多尸体被抬出来的画面稍有异议——自杀可以理解,但朝自己后脑勺开枪就有些让人费解了。

不过这种无关痛痒的细节并没有太多人在意,随着费尔南多的死,持续了十天——实际上远远不止——的红月行省之战终于迎来了双方皆大欢喜的结局。

帝国的军官和士兵们正式向游骑兵军团缴械投降,但可以保留军旗和个人财物,明面上双方可以算是化解了误会和矛盾,只是因为还在克洛维境内所以不能继续持有武器;同时安森·巴赫也做出承诺,等到对方离境的时候,能归还的是一定会归还的。

当然,什么叫“能归还”,又要归还多少,那就说不定了。

同时因为费尔南多已死,作为目前被俘帝国骑士中身份最高,也是唯一一个军团长的嘉兰爵士自然成为了名义上的统帅,而他在接过这份职责后最先做的工作,就是联合全体军官仿照费尔南多·赫瑞德的口吻写信,要求剩下的四个军团立刻放弃抵抗,向克洛维军队投降。

这里面还牵扯到一個小小的异议,那就是克洛维人和帝国人对“军团”的概念稍微有些分别:在克洛维,军团是一个编制,它大概由两到四个师组成,规模在两三万人上下,能够直接承担一片区域的防御或是进攻任务。

而在帝国——或者说秩序世界绝大多数人——的眼中,军团就只是个纯粹的名词,理论上任何一支独立作战的军队都刻意被冠以这个称呼,它有可能只有几千人,也有可能数以万计,并没有确定的规模。

当今秩序世界唯一算是通用的编制是团,虽然到底是三百人,六百人还是一千人各地存在差异,但大致还算相差不大;反倒是克洛维这种设立大编制常备军团的国家才是异类,普遍常识还是将军队当做“冬天的壁炉”,需要用的时候才会收拾出来的东西。

不过随着圣徒历九十五年后战争烈度逐渐加剧,克洛维成功挡住帝国的一次又一次攻势,这种“常识”正在逐渐被打破,大编制的常备军开始受到各方势力的重视;帝国的许多军队中,也开始出现仿照克洛维**师,**军的番号。

但这些大都只是临时编制,仍然没有一以贯之的准则——直至新世界的圣战,让皇帝终于下定了改造军制的决心。

费尔南多·赫瑞德的军队,恰恰就是帝国为了针对克洛维做出的变革。

与克洛维不同,帝国——或者说皇帝本人——将军团的规模控制在了万人上下,并且对这些军团做出了粗略的分类:以线列步兵,工程兵和炮兵为主的支援军团,以骑兵为主的巡猎军团,拥有大量散兵的腾跃军团。

在皇帝本人眼中,这种功能性的划分至少有两种好处:首先是可以根据不同战场的需求布置对应的军团,而如果要对某个方面大规模用兵,也能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军团拼起来,组成战力全面的“大军团”。

作为帝国军制改革的样本,可以说费尔南多军团还承担着示范的作用,而现在这个充满开拓意义的军团在克洛维全军覆没,可想而知会对皇帝后续的规划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只不过充满实用主义精神的嘉兰爵士并不在意这个,但他并不介意利用因为军制改革而建立起的,参考了克洛维人的“参谋部”体系。

帝国从未像克洛维人那样成规模,体系的培育“科班出身”的军官,因此搭建起来的各级参谋,更加近似于上司的传声筒,确保下级军官会坚定不移的执行最高长官的命令——无论它听上去有多愚蠢。

在红月镇时嘉兰恨死了这东西,因为它自己不得不支援掉进了陷阱的费尔南多;而如今这东西也反过来帮了他一个大忙,只要仿照费尔南多·赫瑞德的亲笔信,几个还在负隅顽抗的军团就不得不立刻投降,除非他们的军团长也想试试和费尔南多类似,众叛亲离的下场。

结果也并不出人意料:尽管确实有两名军团长试图拒绝执行,他们麾下的骑士和士兵们立刻掀起哗变,还没等两位军团长反应过来,就将他们软禁控制了起来,然后再由“暴动”的军官们派出代表,向对面的克洛维军队表示投降。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嘉兰爵士模仿的笔迹有多么成功,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军团已经被切断补给十几天了。

十几天弹尽粮绝,还意外得知统帅大人已经投降,连退路都被克洛维人切断的情况下,这些士兵们会做什么选择,并不是特别难以想象。

时间推迟到七月十六日,分散在红月行省各地的双方军队开始向军旗山汇合;游骑兵军团各部的消息也开始传到安森手中。

最先赶回来的是阿列克谢·杜卡斯基,他和他麾下不满编的第二步兵师在南线阻击费尔南多麾下的两个军团,兵力差距接近五比一,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