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他们居住的说是茅屋,应该叫木屋更合适一些,只是顶部用茅草盖顶,屋内的设施虽然简单一些,但是床、桌等等一些常用的东西都有,也收拾的很是洁净。
至于吃的蔬菜,咸宜每隔两天都会派家里的下人专门给哥哥送来,都是自己大棚出产的绿色蔬菜,也有专门的厨子照顾这哥俩的生活。
秦轩在此待了两个时辰,和李瑁、李琦一起吃了中饭,特意问了李瑁何时能去下面县里任职,李瑁无奈的笑了笑,说自己不会去参加这个竟争了。
秦轩也能理解李瑁的心情,就目前这样的局势,李瑁参加太子之位的竞争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了,就算能在诸位兄弟中脱颖而出,这个太子之位也和这哥俩没有缘分的。
目前杨太真还没有走到幕前,百姓和不少官宦还不知道这些情况,一旦杨太真正式成为李隆基的妃子,可以想象李瑁的处境是个什么样子。
而对于这个事情,李瑁显然也是知道了这个情况的,自己的夫人被自己亲生父亲所霸占,这是一个多大的耻辱,可是对于李瑁来说,除了忍气吞声他又能做什么?
母亲逝去,伤痛的难免的,妻子离开这也不是什么要命的大事,但是妻子是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霸占去了,这是对一个男人的尊严彻底的打击。
李瑁为自己的母亲守孝三年,这个也叫“丁忧”,目前这个时候已经不太讲究这个礼制了,但是李瑁提出为母“丁忧”,李隆基同意了,与其说是李瑁的孝心,不如理解为他为了逃避现实。
李隆基同意自己儿子去母亲墓地守孝,无非就是避免尴尬,这对父子两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避免见面,随着三年的时间过去,想不通的也要想通了。
秦轩临走前去了惠妃娘娘的坟前上香祭拜,在回去的路上顺便祭拜了华妃娘娘,华妃娘娘的墓地离着武惠妃的墓地有五里多远,怎么说自己也和李琬是结拜兄弟,看着一座座坟茔,生前再如何的荣光,死后也是化作尘土,人生就是如此。
秦轩放眼望去,四周的坟茔足足有几十座,而且有几座也明显是新坟,其中一座大坟前也盖有茅屋,看样子也是在给逝去的长辈守孝的,看样子朝廷现在没有了“丁忧”这个制度,但是还是有人在沿袭着旧制守孝。
华妃四周的墓碑秦轩也大致的看了下,多数还是皇亲国戚为多,都是李家的远亲,偶尔有些官宦的家人葬于此,虽然也算是皇家的一个墓葬区,但是和皇帝的陵寝之地比起来,那是差的太远了。
大唐历代的皇陵都是有军队在把守的,只要李家王朝不倒台,这些个皇陵守卫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这些妃子们的墓地除了坟头大一些之外,就是一个大的墓碑,没有什么别的地面建筑设施了。
这也是体现了男尊女卑的表现,帝陵的建造可是和生前相差不多,生前有的,死后也都有,就是那些公主的墓地也比妃子们规格高很多,不过墓葬的规格还是以生前的官爵品级为标准,这些大多体现在墓葬内部。
至于地面上,除了帝陵规格的很华贵外,剩下的就是太子、皇子、公主等墓地稍微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们的墓地有围墙,还有些石刻雕像等装饰物摆放在南门之外,剩下的大臣或者妃子,多是黄土封堆,目前立一石碑而已。只是坟茔的大小能分辨出这个身前的官职大小而已,百年之后,也就是一个土堆。
在唐以前,各个时代的帝王多以封土形式的墓葬为主,到了唐朝,皇陵的选址逐渐发生了转变,多以大山为墓地,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乾陵,唐中宗李显的定陵,唐睿宗李旦的桥陵,以及李旦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李隆基的泰陵,都是以山为墓建造的陵寝。
除了唐高祖李渊是采用的和唐以前帝王常用的封土墓葬之外,剩下的几位皇帝目前都构筑在山上。“依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显示气势雄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
秦轩骑马缓缓的走过了眼前的墓葬区,那新挖掘的墓坑不知又要葬下那家的红颜,人生匆匆百年,自己的到来,改变了一些历史,百年之后谁去评述这些功过,籍籍无名的自己估计也和这里的人一样会被历史的尘埃淹没。
武惠妃死后被封为皇后,这又能如何,那怕是你的墓葬都用黄金打造出来的地下宫殿,人死也是和灯灭一般,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生前该干的事情要干,该享乐的时候也不落下,这就是生活,也使这短短的一生不虚度光阴。
冬季的长安城是宁静祥和的,也是官员和百姓最为闲暇的时光,可是在台湾岛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冬至节虽然在台湾也过,可是这里没有冬天,整个岛屿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唯一能看到冬景的也就是远处的大山之巅上那点白色的雪迹而已。
“玉环,这里就是正在建造的盐田了,目前已经造出了一百多个了,如果人力能够跟的上,到三月,至少能造出一千多个的盐田来”
出现在杨玉环眼前的是离大海不远的一个巨大石阵,这里全部都是一个个如桌面大小的大石,所有的大石上部都被平平的削去,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