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迈出了微小的一步。
没过两日贾丛修前来太守府拜见,梁萤问起上次提到的修建商铺一事,他这阵子一直都在郡里做实地考察,觉得可以尝试。
梁萤非常高兴。
贾家的官盐遍布郡里的每一个角落,对各乡县的人气尤为了解,他打算先在平阴试点,那边有两个集市的人气最旺,一到赶集的时候会汇聚上千人。
听他这一说,梁萤顿时来了兴致,一并去了趟平阴。
到了赶集那天他们也到集市上转了转,当真人气旺盛。
那片区域目前只有朱家的黑陶铺子和四户人家。
那四户户主也是个有商业头脑的,自己一边务农,一边从县里进了少许杂物贩卖,赚点补贴。
这会儿明明是春耕,前来赶集的人也有不少。
有卖猪肉的屠夫,卖小鸡仔的农户,卖瓷器的商贩,卖豆腐的夫妻,还有挑着担子卖针线的小贩……琳琅满目,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梁萤很是喜欢这种嘈杂的人间门烟火,见一妇人买了一块猪肉,随口问了一嘴。
那妇人笑呵呵道:“这两年日子好过了,又逢春耕,家里头的男人要下力,给整点油水回去。”
梁萤应道:“那敢情好。”
也有疼爱孙女的老翁在挑着担子卖针线杂物的小贩那里扯了两条红头绳,用于带回去哄自家孙女。
贾丛修跟她说这个市集有好几个村的人都会过来。
现在各村的路修得好,出行宽敞方便,进来的商贩比以前多了不少。再加上人们手头宽裕了,也比以前舍得花钱,故而人气也是越来越旺。
谭三娘道:“就要舍得花钱才好,那证明老百姓的兜里有盈余了。”
梁萤点头。
日子好过了,自然就能把生育提高,人口多了劳动力就多,从而得到战乱带来的修复。
因着是春耕,人来得快也去得快,莫约到巳时就散去了大半。
贾丛修想尝试先在两个集市上修建商铺,梁萤指着场地说道:“得错开分布,不能扎堆,要给老百姓留余地摆摊。”
贾丛修点头,“这片集市,先修十六家商铺搁那里,我曾差人去问过,卖豆腐的商贩是愿意要的,还有刘屠夫家也愿意要。
“只要价位合理,总共有七八家会入驻。
“这些商贩都是经常在这里做生意的人。”
梁萤:“那挺好。”顿了顿,“街头街尾还是得修两个茅房。”
两人就商铺一事边走边说,最后还去了一趟衙门。
途中梁萤想起雁门郡的事,让贾家按原来的模式把平阴黑陶带过去,那边免了商税的。
贾丛修点头,说道:“但凡官盐铺到哪里,我们就会跟朱家商议带货的事。”
梁萤:“极好。”
现在私盐被取缔,以及田产被充公,贾丛修是能捞就捞。
更何况现在郡内的黑陶已经铺遍了,朱家也逐渐脱离了他们的行销模式,有自己的铺货渠道,想从黑陶上赚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
但带到其他郡又不一样,是开拓新的市场,朱家是要冒风险的,故而跟贾家合作最为稳妥。
双方得利。
鉴于有时候贾家也会在盐铺里卖其他杂货,梁萤也让他们家送盐货到雁门郡时,把当地的麻绣弄些回来试一试,看是否能行销。
贾丛修应承下来。
到了衙门后,一行人商议修建集市商铺事宜,因为是乡下,所以贾家打算把商铺修成夯土墙加青瓦的样子。
所谓夯土墙,就是用土、稻草和石灰之类的东西混水到一起搅拌,做成土墙物料,而后经过夯杵夯实成墙。
一般铺子只有两层,一层是商铺,二层是木楼住宿,也有一个后院用于做饭。
现在的人工极其便宜,反正都是修建在乡下,就找当地老百姓来做工,所用的木头也能就地取材,就是用到的青瓦成本高些。
乡下房子不值钱,贾丛修计划把出售价格压到六贯钱左右,这个价位他曾问过底下的商贩,多数可以接受。
若是太高,只怕没法脱手。
梁萤点头表示认可,他这般细致,可见有在认真考量。
古代社会比不得现代,因为没有经过发展,林木到处都是,不存在砍伐过度。
像建商铺需要用到的泥土木头和人工成本极低,而且他差人送来的图纸和报价都是紧凑型商铺,非常实用。
梁萤也很狡猾,卖地皮不是整块卖出去的,因为要防止以后扩建,就按商铺户数来收取地皮费。
假如贾家要修建十六家商铺,如果按每户商铺六贯钱脱手,地皮费一户一贯钱,还剩五贯钱是他的成本和利润。
如果量少,他赚取的利润就少。
如果这一方案可以继续进行,那整个郡二十三个县的乡下商铺数量将是非常可观的。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因为一旦推行,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