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在陈瑄面前提出和亲。
早在北燕还没有一分为三的时候, 就曾经与魏朝提过和亲之事。
那是在珠水之战获胜之后,韦榷几次北伐,于是便如如今的北齐一样, 北燕让人前来议和并提出送公主给陈瑄作和亲之事。
在陈瑄拒绝了一系列议和中离谱的要求, 再之后北燕便不死心地在北边开始用兵。
后来韦榷死在了北伐路上, 卢衡接过了兵权,北燕内部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权更迭,珠州被魏朝彻底占下, 那所谓的议和与和亲才彻底不了了之。
和亲曾经是两个国家之间表达友善和向往和平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自从魏朝难退到康都, 北边胡人开始作为统治者建立政权之后,胡人政权之间的和亲, 大约还是维持这从前的那一种相互之间表达友好和结盟的意义,但和魏朝之间和亲就已经变了一种意味。
这自然是关乎强弱。
北方胡人兵强马壮能把魏朝从晶城赶走,他们眼里的魏朝不堪一击, 他们提出的和亲等同于让魏朝投降,乃是以和亲这个名义, 让魏朝上贡钱粮美女,换一个所谓的和平的假象。
他们会在这个所谓的和亲之后不久就立刻翻脸以另一个理由重新南下来骚扰。
在珠水之战获胜之前, 在康都的魏朝历代皇帝们为和亲这件事情已经付出了许多代价, 但由于双方强弱的确差异明显, 魏朝并没有真正可行的反制手段, 故而许多时候也只能被动地接受。
陈瑄在登基之前便已经深刻体会过这些事情,在他登基之后, 便已经下定过决心,在他活着的时候,是不可能再与北边这些出尔反尔的胡人有任何所谓和亲这样行为产生的。
他自登基后就只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重新回到属于魏朝的晶城,把这些在北边肆虐的胡人重新赶回大漠以北,让他们永远没有南下的可能。
此时此刻,陈瑄看着面前北齐的使臣,面色漠然。
“和亲大可不必,朕也不想要你们的什么公主。”他如此说道,“议和之事,朕还要与朕的朝臣们再商议一二,使臣可在使馆耐心等候。”
自己的都城云郡都被攻破过,这位使臣显然没有从前那些胡人使臣那样趾高气昂。
虽然和亲的请求被拒绝,议和的请求似是而非,但他也无法多说什么,于是只好退回去使馆中,去等待陈瑄与朝臣们商议之后再给他一个结果。
甘露宫中,谢岑儿从谢岫口中听说了前朝的事情。
北齐请求和亲这件事情,谢岑儿重生了十几次,倒还是第一次遇到。
对于陈瑄的拒绝她倒是不怎么感觉意外,毕竟陈瑄这么坚定要北伐的人,让他去同意和亲,那简直和他一贯的作风不相符。
但她却实在有些在意这件之前从来没遇到过的事情,她现在都开始怀疑,她之前那十几次重生的原因是剧情线开得太少,路线走得实在太雷同,所以才反复读档重生。
否则的话,为什么这一次开了这么多之前从来没见过的剧情线呢
倘若是因为剧情线开得太少导致了反复读档,那么她在上一次重生之前认定的罪魁祸首卢雪那就是有待商榷了。
思索了一秒没能从中抓出什么头绪,她拿起面前茶盏喝了口水,决定暂且不去找共同点,先听听谢岫说话。
谢岫在说珠水之战之后的那一次北燕请求和亲的事情。
他道“我听人说了上回北燕请求和亲的事情,也是送公主到我们魏朝来,陛下也是拒绝得很彻底。那会儿皇后还在,据说因为这事情与陛下闹了许久。”
谢岑儿顿了顿,倒是依稀记起来陈瑄也说过一次北燕想送公主给他,但梁皇后与他意见相左的事情。不过那会儿听陈瑄说的时候她也没有往深处想,现在听着谢岫再次提起来,她倒是有几分好奇了。
她问道“所以那时候皇后竟然是赞同和亲的么”
“应当就是吧,若是皇后与圣上意见一致,那也不会有什么话好说了。”谢岫对已经死了许多年的梁皇后没什么尊敬的话语了,“所以只从前一次看,也知道这一次陛下是不会同意的。朝中大臣们都没敢出来开口说个不字。”
“舅舅是什么态度”谢岑儿又问。
“当然是完全不赞同议和与和亲的行为。”谢岫说着话,又感慨起来,“说起来舅舅看起来也不赞同一直北伐,但是在对北边胡人的态度,倒是比有一些人还坚决一些。”
“那是因为舅舅经历得多,也看得多吧”谢岑儿对梁熙其实没什么恶感,若只从梁熙本人作为丞相的尽职尽责来说,他也是无可挑剔的,但在这之外就是另外的评价了,“既然都是这样了,那么陛下就要想办法调动粮草去助大将军继续用兵了吧”
“有这么件事情,你在宫里听说了没有”谢岫往前倾身,声音也压低了一些,“听说大殿下上书陛下,劝谏陛下停止对北边用兵,说是劳民伤财,并且痛斥了卢雪在北齐境内劫掠粮草的行为。”
谢岑儿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