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戈的商队这时在黄河边上等候退潮,辰禾军校第二期,破例就在黄河边上开学了。
学员们除开做警戒任务和购物任务与信息任务之外,都在这里听课。树林子里有一片绿植,学员们席地而坐。
今天是赵戈的课程,这时信息兵就来了。
司马靖就报告道:“信息兵从家乡回来,有重要情报汇报。”
赵戈就说道:“既然是来自家乡的情报,学员们都想听吧!”
学员们就说道:“想听!”
“那就说吧!不要刻意回避,我会给大家解释的。尽管讲。”
“榖宫府里近期提出要立长子赢禧为世子,赢昱不服烧了赢禧的书简,说要把祖宗制度烧成灰。伯爵说,赢禧具有仁慈之心,赢昱具有杀伐之心。而老百姓却说,赢昱如果将来做了帝王,一定是个暴君。报告完备。”
赵戈挥了挥手说道:“问题来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虽然我们没有资格去选择自己的君王,但我们有评说和诉求愿望的权利。世子就是将来接班的人,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他的言行和功绩是由后人来定论的。所以每一个可能成为国君的人,都要清楚权力是用来为国家和黎民百姓谋利的人。”
这时有人举手,赵戈一看是樊保国,就点头。
樊保国就说:“什么样的君主是明、昏、暴、仁、圣君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个皇帝是否贤明,或者昏庸,就要了解,皇帝这个职位的含义。
皇帝,是一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这个职业拥有无上的至高权力。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皇帝也肩负着一个王朝的使命。
正所谓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坐在这个位置上,有的皇帝被称赞是明君、圣君、仁君,有的却被批判为是昏君、庸君、暴君,甚至还有最高的评价——千古一帝。
那什么样的皇帝是明君、暴君、圣君呢?
先说说圣君,这个称呼挺高的,能得到这个称呼的皇帝历史上确实不多。”
赵戈从身上摸出来一个发光的镜子,然后神秘地跟学员讲道:
“我这里有一个穿越镜,可以看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圣君,一般是从后世上帝角度去看,之前那些给后世带来深远、正面、积极影响的皇帝。
他们的功绩,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千古功业。
同时,他们又没有什么大的负面或者不好的影响。
像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一代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圣君。”
“那明君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由赵恒提出来。
“称得上明君的,就是指英明睿智的皇帝。
比如,奠基创业、统一天下的开国之君,如秦始皇、汉高祖、汉光武帝、晋世祖、隋文帝、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或者,继业守成、开创治世或盛世的贤君英主,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和帝、隋明帝、唐太宗、明成祖、雍正皇帝等。
承天命于宇厦将倾、社稷飘零的衰世,励精图治、中兴家国的中兴之主,如汉宣帝、唐宪宗等。
虽没有开创国家和缔造盛世也没有中兴国家,但是却巩固了身后国家的待兴之主,如晋明帝、魏孝文帝、陈文帝、周武帝、周世宗等。”
“至于春秋时期的明君有:吴王可绿、秦穆公、楚庄公、越王勾践、齐恒公、晋文公、郑庄公、晋献公、楚昭公、魏文侯。”
“那仁君呢?”
自从孔子开辟儒家学说以来,就有仁爱思想,对于那些施行怀柔政策的君主,就被儒家称为仁君。
通俗的解释就是仁慈、博爱的皇帝。
但是自古以来,历史上的所有惨痛教训都在告诉着我们,用儒家思想去治国,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无知,多么的奇葩,以及多么的祸害无穷。
我们从孔子去求职就可以看出,用儒家思想去治国,有多麽不靠谱。
所谓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法家思想治国理念。比如:
汉武帝刘彻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完成当时治下的子民思想上的统一。
但是他并没有用儒家思想去治国。
他是用儒家思想中的其中一派,也就是公羊派的学说,去鼓励大汉子民们从思想上去认可这个国家。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用儒家思想去治国,他还是沿用的秦始皇留下来的法家治国的理念。
姑且可以称之其为外儒内法或者儒皮法骨。”
赵戈来回走着:“下面说说,后世的大明建文帝朱允炆。皇太孙,一个被叔叔夺权的皇帝。
朱允炆听从腐儒方孝儒的建议,也同样在大明上演了一场据周礼、复井田的活动。
其结果自然也是与百姓离心离德。
其实真正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汉武帝那一套模式,取儒家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