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真的长长的输了一口气,好像把压抑在心里的怨气都排了出去。
赵孟子转移话题:“这次参加讨伐的司马金湾的勇士们家里的田地我们要尽快安排人去,还要投入大量的新式铁犁。工作量有点大,但再苦再难也得完成。你看征兵那天的情景。”
这时在他们眼前出现了司马武图将军举起征兵的大旗穿越街道的情景,横幅上写着“我们当兵,讨伐楚贼、还我土地”。大旗走过之处,年轻的后生们踊跃报名参军,当时感动得夫妻俩热泪双流。
这里的人真是义气,有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多少年后、甚至于朝朝代代都保留着这样不怕死、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族姓。
在司马武图将军组织军训时,赵孟子去送水、送饭、送兵器、送战车,大大鼓励了士气,增强了他们必胜的信心。
现在兵士还在外地,他们哪里能走,根本没有打算走,家里的庄稼需要收割和播种。
他们哪里也不能去,留下来帮助大家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要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双抢”开始了,赵鼎子将他们铁匠铺一个产业链上的工作程序全部停下,什么翻砂、铸铁、精磨、装配等车间的活计都停下来,全力一扑投入到收割、深翻、播种、凉哂、收藏的工作中。
丰收的司马金湾、团结的司马金湾,勇敢的司马金湾一派繁忙的景象。
住城西的司马八爷,已经九十多岁了,儿子和孙子都在部队,家里只有母亲在家,他家里种的三亩八分地,一亩是旱地,一亩八是水田,还有的是山地,这会儿就他母亲一个在地里,赵孟子就派来两个人帮忙。
只见他们割麦超快,两个铁匠用手中的镰刀“擦擦擦”只走了一趟,这边就好像听到突突的机器声,意象中收割机就开始发威了;不断割了,还把稻米给打了,地也给翻了,最后种上了小麦——快的像机器。
当一袋袋的粮食送到家里的时候,司马八爷捋着胡子说:“这真是跨世纪的速度呀!要得!”
但是,那个时候哪里有机器,只不过那时候的人个个都力大无比,又是不怕累,算于吃苦;如果有月亮的晚上,他们也会把它当成白昼拼命地干。
正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快?这也许就是人多势众,如果是现代农业全部使用了机械化,只有机械化才能解放生产力。
一家忙完他们又到东头一个司马四婆老奶奶家,他们家的孙子也去当兵了,家里根本没人。
他们就以最快速度复制一遍那些田地里的动作和程序,并直接将稻谷凉晒在稻场上,然后就是操纵他们带来的铁铧犁犁田、粑糙、起沟、播撒完成种小麦的任务。当干完这些,那些被帮助的家庭说,这真是一支超时代的队伍,社会这样发展,老百姓真是太幸福了。
赵鼎子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的色彩,帮助别人心里感到无比的快乐;从没有过的心里感受,让他觉得活得有意义。
每当这时他就会不由自主的跑到田地里去,参与到其中。当你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果实,手中握着那散发着香气的庄稼时,会情自不禁热爱田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会很高兴的把收获的果实收藏起来,让自己的日子过好些;如果有人把你的收获抢走,你会觉得心里空空的,没有活头,活得没有自尊,活的窝囊。
为什么农民要为土地而战,为保卫劳动果实而不顾一切,甚至于为了土地舍弃生命。因为只有你亲自参加了劳动,体会到了那个过程,才会觉得它的价值。
司马金湾的秋收播种热闹和成果吸引了周边村落的百姓,付家湾、周家湾、张家湾、马家庄、程庄、李家河、以及任氏祠堂、茨湾、凤凰寨等周边百余里四湾八乡都来到这个集镇赶集、交换春季收获的庄嫁、杂粮、器具,特别是章丘铁铺的这时就会在街上用新式铁铧犁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使他们的实力慢慢变得富足起来。
正如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叙述的那样,这里的人们的基本达到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