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西欧大善人> 第172章 开了挂的毕懋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2章 开了挂的毕懋康(1 / 1)

自从李佑将后世土法炼钢的技艺,无偿传授给了工科主事潘季驯,上百座由粘土和砖头建造的小高炉便在大唐拔地而起。

相较于原始的炒钢法,颇具近现代风格的小高炉,让钢水的产量每日提升了数十倍。

但因为生产条件过于简陋,不但炼钢的过程没个标准,甚至连个趁手的工具也没有,所以产出的钢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与气泡。

而钢水中过量的杂质,也直接导致了钢材结构强度普遍偏低,使得唐军所装备的火器损耗率极高。

为了提高钢材强度,减少火器的损耗率,李佑命令武科主事毕懋康、工科主事潘季驯、礼科主事宋应星三人通力合作,争取早日解决钢材强度的问题。

为了提高众人的积极性,李佑特意下旨定下条常例。

凡是发明或创造出有利于大唐的生产工具,以及改良现有工具提高生产力,或者是提出了什么了不得定律的大神。

除了赏银千两以外,如果发明者将没有官职,其人将被授予从九品的散官官职。

要是发明者有官职在身,五品以下者官职原地加升一级,五品以上者当年考评为‘优’并加封四品散官。

当然,要是有人灵感爆发,变成如牛顿、爱迪生、特斯拉、高斯等神人般厉害的人物,李佑的奖赏将更加丰厚。

李佑参照历朝历代的爵位体系,制定了新的爵位等级,准备以此来封赏那些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朝臣。

将来,假如真有人发明创造出什么划时代的工具或定律,自己完全可以赐予其爵位,鼓励其继续向前探索世界的奥妙。

如此一来,李佑也算是为推进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剩下的就等待开花结果便好了。

作为公元8世纪最先进的兵工厂,位于福禄城外的武科,在过去的半年多里,已经累计生产了上万杆不同型号的火绳枪和燧发枪。

因为缺乏统一规格的锻造器械和原始车床,使得即使是相同型号的枪械,不但口径有微小的差别,甚至就连枪身的长短也完全不一致。

或许是因为周围的撒克逊人实在过于弱小,各科的主事们认为只要做好保密工作,现有的武器装备便足以应对周遭蛮夷的围攻。

周围的蛮夷现在连火药都不会制作,就算他们的工匠人均都是达芬奇,手工仿造出火绳枪或燧发枪,没有火药也只能当烧火棍使用。

毕竟在平行时空,直到公元1260年因为得知大汗蒙哥的突然死亡,迫使西征的蒙古部队仅仅留下几支留守部队便匆忙班师,让中东的王爷们钻了空子。

在如今的叙利亚击溃那几支守军,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并在后面与欧洲各国的战争中,被欧洲人偷偷学会了火药的制作,欧洲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掌握火药的制作呢。

为了不落入我大清固步自封,后期被他人吊打的境地,李佑决定强行推进科技水平,先统一弹药口径,换装统一的制式武器再说。

虽然李佑是历史系毕业的,但是除了知道后世许多武器的鼎鼎大名外,也并不清楚具体怎么做。

毕竟,这些枪械的具体性能,他也只是从书本和影视剧了解到的,这里面真实性到底有多高,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像他先前让毕懋康研究后装膛线燧发枪,虽然对方的确造出了几杆,后装弹药的燧发枪。

但是其高达三十六两的造价,以及繁琐的上弹方式,让李佑不由得肉疼了起来,果断放弃了普及后装枪的想法。

想到毕懋康在武器装备方面,要比自己专业的许多,于是李佑在留下一个大体得设计思路后,便双手一摊任凭对方发挥了。

好歹对方是个能手搓出燧发枪得绝世猛人,对于各类武器得性能参数不但倒背如流,还十分清楚火枪的零件构造。

从春节前李佑下达命令开始,经过毕懋康的不断改良,以及武科各类匠人们的不懈努力,武科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在现有燧发鸟铳基础上,毕懋康脑洞大开不但改进了燧发枪的枪托,让其更加适合举枪射击,还增大了枪管的长度以及口径,使其最大射程达到了恐怖的200米。

当然,因为火药能效的原因,新式遂发枪的有效杀伤范围,依旧在80至100米的范围内。

拿到样枪的李佑虽然十分幸喜,但是他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这把枪。

仔细回忆了半响后,李佑忽然惊讶的发现,这枪和后世跟随大嘤的脚步遍布全球,为建立“日不落帝国”立下赫赫战功,服役时间达到150年的褐贝斯燧发枪,长相极为相似。

不但枪管长度和口径都相同,甚至就连枪管前的卡槽和刺刀也极为相似。

要不是李佑非常清楚,毕懋康是自己从平台召唤而出的历史名人,他绝对会上前盘问一下对方,看看是不是魂穿而来的同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