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雒阳,城西郊外,毕圭苑。
董卓坐在主位,眉头紧皱。
说实话,最近董卓的心情好了许多。
——小皇帝已经平安到了长安。雒阳周边的百姓也在有序地迁往长安,再有一两个月便能迁完。
——而且,自从他一把火烧了雒阳,酸枣的那帮子二五仔竟然散伙了!屯于河内的王匡、曹操也是实力大损,关东联盟已不足为惧!
——陈王刘宠更有意思,给儿子刘赟要了个弘农郡太守的职位后,果然撤兵了,东边已无忧矣。
哼哼,弘农太守!你刘赟一个小毛孩子敢来我董卓眼皮子底下上任!?最好的结果就是刘赟遥领一个闲职罢了。
而现在唯二困扰董卓的。
一是河东的白波贼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又壮大了许多。听说是因为雒阳不少贱民不愿意迁徙,跑过去投奔了白波贼。
——看来还是震慑力不够,正好可以趁东边无忧时,抽调兵力到河东给这群黄巾逆贼来次狠的!
第二个困扰董卓的就是孙坚了。
关东诸侯都散伙了,独剩孙坚这头饿虎咬着不放,仍然意图帮助南阳的袁术攻进雒阳。
——早知道孙坚这么猛,当初平定西凉叛乱的时候,就应该找机会除了他。
董卓的心思,一旁的李儒自然看的一清二楚。
不过李儒还没开口,董卓便先开口说道:“文优,汝认为,如何处理河东的白波贼?”
李儒沉思了一下,回答道:“属下认为,一是不要对雒阳百姓迫之过急。毕竟两京之间八百里路难行,路上妇孺若亡,家中男丁必然心生怨怒,往投白波对抗吾等。”
“哼!”董卓不以为意,“百姓早日迁移完毕,吾心早安,到时关中人口充实,吾等随时可退回关中。若是缓之,必经数月之久,岂不闻迟则生变乎!”
李儒不语,其二就不用说了。
董卓接着道:“白波贼终难称气候,吾心头大患,唯孙坚耳,可有良策?”
李儒答道:“唯有用徐荣拒之!”
董卓皱眉道:“难道吾西凉健儿无人可敌孙坚孙文台乎?”
——这就是古人的乡土观念。
作为辽东人的徐荣,以及并州人吕布,始终都没被董卓列入自己的核心心腹名单上。
李儒无奈道:“可调徐荣分出五千兵丁至广成关,以防梁县不测。
另命吕布守距雒阳五十里的大谷关,以备驰援。若无战事时,大谷关毗邻雒阳,吕布可仍为相国收敛财宝。”
——所谓的收敛财宝,其实就是盗墓。
“可!”董卓道,“然孙文台勇猛善战,文优之计终不能退孙文台。若用吾陈王刘宠之策应对孙文台,使其退去,如何?”
“这……”
李儒认为这种想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徒被孙坚羞辱一番罢了。
但李儒又不敢驳了董卓的面子,只得犹豫着说道:“可以一试。”
董卓颔首道:“李傕曾与孙坚相识,不妨令其前往梁县面见孙坚。
令稚然说于孙坚,吾欲将小女董婉许之,并允孙坚尽列其族人子嗣名单,吾可一一封之爵位!
如此,孙文台可举家脱出寒门之列,应当乐而退也!”
李儒只得赞道:“相国妙计若成,天下无忧矣!”
董卓抚须自得。
……
再说刘辩一众一千六百余人,沿嵩山南麓,昼伏夜出,翻山越岭。
终十日,才将将行了二百余里,抵达了嵩山山脉西段与箕山之间,一处比较隐蔽的山谷里驻扎下来。
此处,已绕到了雒阳八关之一的广成关之后。但要想进入雒阳,仍要攻破大谷关或者伊阙关方可。
在这山谷里休整一天之后,黄昏时斥候陆续回返,向刘辩逐一回禀探来的信息。
一路上仍由红菱代管斥候队。
——南偏西二十余里为广成关,守军一万余人,防守森严,极难靠近。
此关关内的信息是几名斥候找了一座高山,登顶观察关内得来的数据。
——北偏西二十余里为大谷关。
大谷关峡谷窄长,长二十余里,每数里便设一烽火台。大谷关居于大谷中段,守军八千余,守关将领为吕布。
——西北四十里处为伊阙关。伊阙关两山对立,伊河中流。守将为董越,守军一万余。
刘辩听罢,看向了荀彧。
——咋办?好像都过不去。
徐庶、陈到的五千人马此时若是到了梁县,应该就在广成关外的数十里的梁县外侧,正陪着孙坚和安守梁县的胡轸对峙。
五千人的队伍想要越过广成关,和自己汇合,根本不可能!别说还带着辎重了。
而且梁县城内,屯兵数量也不会少于两万。
——这么算下来,董胖子把近一半的兵力都扎在了雒阳南面,用来防备孙坚。